网红长沙城市之治:从“三度”感知温情之城
中国新闻网 2020-05-15 11:49

长沙市西园北里社区将历史、文脉、肌理等特性融入老城改造

近日,“长沙4名援鄂护士吃饭,邻座爱心女孩偷偷结账”的新闻让网红城市长沙再上搜热。这个暖心的举动不仅温暖了网友,也折射出根植在这座城市看不见摸不着、却像空气一样存在的精神内核:大爱与感恩。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长沙,在城市治理中筑牢文化与人本底色,让善心、善策、善治全景式展示在文明城市建设的点点滴滴。

协同善治,让城市之治更有温度

117821670_zsite.jpg

长沙市丰泉古井社区,浓浓的老长沙韵味引人沉醉

5月6日晚,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的四位护士在长沙一家火锅店聚餐,结账时却被告知已经有人替她们付款了。买单的人留下一张纸条:“你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谢谢你们。”这温情的一幕被火锅店监控记录下,并在网上热传。

无独有偶。5月11日,长沙一名男子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疾病,倒地不醒。刚好路过的女司机发现后,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下车守护,直到男子得到有效救助后才默默离开。

城市的核心是人,而人就象城市的一把把尺子,他们的每个向善之举都勾勒出所在城市的温情和温度。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离武汉最近的省会城市,长沙始终与近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3月25日,湖北发出允许外出务工人员返岗的通知后,长沙市望城区、浏阳市等地立即派出大巴车免费迎接湖北籍员工返岗就业,提供最暖心服务。

温情的背后,彰显的是长沙积极探索协同善治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成效——让每一个人参与城市管理、了解城市管理,最终成为城市管理的主动践行者。

疫情期间,3070个学雷锋组织、45.3万“雷锋志愿者”活跃在长沙防疫一线,将防疫知识广泛传播。在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工委书记黄金看来,这场疫情防控对基层管理而言无疑是一次大考。但通过不断完善的网格化管理和上下联动共治机制,基层治理能力在疫情“大考”后得到大大提升。

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城市治理的不足,请青少年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同样是长沙城市治理的新气象。今年春季复学后,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四年级的易思涵,一回到校园就去礼堂附近转了一圈:那里紧挨着隔壁小区的垃圾站。之前这垃圾站时不时有臭气飘到校园里。春节前,她和同学们给政府反映了这个现象,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出几天就完成了整改。

有机更新,让城市之治更有厚度

 

长沙正全面开展“新文明餐桌行动”,倡导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

踏着青石板路走进长沙市芙蓉区丰泉古井社区,白墙黛瓦、幽幽小巷,浓浓的老长沙韵味引人沉醉。湘江评论印刷旧址、程潜公馆、长沙剧院、公沟遗迹等历史文物与繁华现代的五一商圈交相辉映,带你领略这座古城的独特风貌。

将历史融入改造,让改造更加宜居,留住“老长沙”山、水、洲、城的根脉,长沙城市的有 更新赋予了老城区新的生机和活力。都正街、北正街、高正街、白果园化龙池、麓山南路、白沙液街等一大批有机棚改项目,都在老城区有机更新政策的呵护下迎来新生。

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有一条千年老街,名为西园北里,因宰相裴休修建西楼、刘蜕“破天荒”中进士而盛于唐朝。3年前,这里房屋简陋、破旧,地下管网堵塞,高压电线乱搭老化,辖区7处历史文化遗存虽聚集在巷内,却渐渐黯淡无光。

“老城区有机更新,要把‘留’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改’和‘拆’。”在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看来,城市要留住文化根脉、城市记忆,深入挖掘我有他无的文化内容,让市民对长沙有归属感、有精神寄托。

从湘西拆除的老宅中精挑贴面老青砖,用于文保建筑的复原;在左宗棠遗址恢复重建文襄园;根据后人叙述重建黎倜康故居;存续城市历史和记忆,保留“60”“70”年代红砖墙;聘请梁小进、陈先枢等文史专家组成文史顾问队,梳理历史文脉,撰写《西园北里》;沿用“两巷三街四里”老地名……最终,西园将历史、文脉、肌理等特性融入老城改造,铸就了它的独一无二。

老城改造,同样体现了城市的包容与温情。西园的改造大方向由政府主导,具体细节更注重听民声顺民意。社区请居民推选自己的代表成为“西园理事”,组成“邻里议事会”,前后20多次召开座谈会请居民参与座谈讨论,由居民做主。历史步道改造需要对15户居民房屋进行拆迁的原计划进行“调整”,最终“留”了11户,只拆了4户。260多户居民提出的修缮33栋老旧居民楼公共区域漏雨渗水、安装路灯和健身设施、防保窗向外延伸60公分以便晾晒衣物等意见和建议都得到了采纳。看着里外焕然一新的家,居民的幸福指数在有“温度”的改造中一点一点提升。

良法善策,让城市之治更有气度

2013年,全国开始推行“光盘行动”,提倡餐饮行业推广“半份菜”。“按量点菜、按需取食”的观念逐渐深入长沙人的心中。7年后的今天,长沙正全面开展“新文明餐桌行动”,倡导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拒食野生动物。从光盘行动到“新文明餐桌行动”,人们的观念正不断更新,餐桌上的变化也成为城市文明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凤亭社区沸沸茗品店内,餐厅工作人员正一边上菜一边提醒顾客使用公筷公勺。餐厅的显著位置被贴上“新文明餐桌”宣传标语,并设置“使用公筷公勺”桌签。店内要求每道菜旁都要放置专门的“公筷公勺”。

芙蓉区韶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名志愿者,组成“筷”乐联盟宣传队,并与韶光辖区企业公共食堂签订文明分餐、就餐协议,共同倡导文明分餐分食。

在“中国好人”汤俊杰、杨士泉家中,公筷公勺已经成为餐桌“标配”。随着中小学复学,“分装午餐”“七步洗手法”“一米是最温暖距离”等新生活方式,成为孩子们争相遵守的“生活新礼仪”。

对餐饮企业来说,公筷公勺不仅仅是“服务升级”,更是一种“理念升级”,代表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导向。对长沙市民而言,公筷公勺走进家庭是一种新气象,更是一种全新的健康认知与生活态度。对城市的管理者而言,向旧习发出挑战,这是一种自我革新的勇气与气度。

探路城市之治,长沙首开先河用法治之剑提升管理水平。2019年5月1日,《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违反规定的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强化刚性约束,建立了分层次、等级进行处罚的规则。这是近32年来长沙第一部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与经济社会生活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湖南首部关于文明行为促进的专项法规。

《条例》共五章37条,从倡导、遵守与禁止三个方面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保障。针对随地吐痰、不文明养犬、公共场所吸烟等不良卫生健康习惯,《条例》将其上升到法规层面加以规范,一方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另一方面引导人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文/白祖偕 刘双双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长沙打造“两融五化”心理服务体系 爱警暖警从“心”出发
人民公安报 2024-06-08
长沙以25.06亿元出让两宗宅地,保利、美的各落一子
央广网 2023-06-27
长沙市内五区调整限售政策:商品住房网签满四年可上市交易
澎湃新闻 2023-03-06
视窗|长沙 “夜经济”激发城市活力
新华社 2022-07-30
长沙:首套商品住房网签满4年可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
潇湘晨报 2022-05-07
湖南实施强省会战略:大专以上学历在长沙就业人员可落户购房
澎湃新闻 2022-04-20
聚焦疫情防控 | 探访长沙老城区里的封(管)控区
新华社 2022-04-10
长沙第二批集中供地仅成交10宗:均底价出让,总金额88亿
澎湃新闻 2021-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