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30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将在北京金融街举行。这场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的年会,让这片核心区面积仅2.59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汇聚全球资本、前沿思想与宝贵机遇的瞩目焦点。首都金融业压舱石地位日益稳固,金融高水平开放也迈上新台阶。
金融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北京市金融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落点,首都金融业压舱石的地位稳固。面对银行净息差收窄等不利因素,北京市金融监管部门加强指标研究监测,精准采取针对性举措,推动金融业重点支撑指标稳中有升。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700亿元,增长9%,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9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17.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为首都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提质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今年1-8月,北京市各类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16万亿元,占全国的21.65%,排名全国第一。
北京境内外上市公司795家次全国第一
北京“一企一策”跟踪推动企业上市进展。今年1-9月,北京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截至9月末,境内外上市公司795家次,全国城市排名第一。
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超270家,市值超8000亿元,北证50指数年内涨幅超50%,大幅跑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多个主要指数。累计发行政府债券超13万亿元,合格投资者900万户,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发挥。
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截至8月末,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710家,全国城市排名第一,创新层挂牌公司203家,挂牌公司总市值2396.83亿元。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成为新三板全国首批挂牌“绿色通道”合作单位,建立“绿色通道”企业培育库,建立新三板后备企业库。截至10月中旬,北京共有7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及公示审核便利化机制在新三板挂牌。
北京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稳步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和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截至8月末,累计完成93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累计交易金额54.69亿元;完成77笔基金份额质押业务,融资规模307.14亿元。
推动公募REITs扩容提质,截至9月末,全市已发行上市REITs产品15只,募集资金380亿元,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政策研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研究出台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助力并购重组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企业多元融资路径不断拓宽,今年1-8月,北京市各类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16万亿元,占全国的21.65%,排名全国第一。
北京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为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活水。据人行北分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约15%。截至2025年9月末,北京地区各类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过2100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
北京完成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机制。截至8月末,北京科技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持续跟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已完成设立基金14支、落地规模超130亿元,认缴规模及落地项目均居全国前列。
在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服务方面,从2025年5月7日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8号文件公告发布至9月底,不到5个月时间,全市共有214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科技创新票据发行上市,发行规模合计超4500亿元。
北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在支持人工智能方面,北京市的银行机构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专项综合金融支持;人保财险北分在京落地全国首单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权责任保险;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北京2025年最大IPO。
支持商业航天方面,推动20家在京保险公司组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助力北京构建“南箭北星”商业航天发展格局。
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银行业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规模超万亿元。支持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借款投放超1100亿元,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上百亿元。其中,推进危旧楼改建试点工作中,三里河一区28号楼项目贷款已完成签约,实现首单业务破冰。
截至8月末,国开北分、工行北分、建行北分已向365个城市更新项目授信4092亿元,累计发放2006亿元。积极推动2只城市更新REITs项目发行上市。
北京金融高水平开放迈上新台阶
北京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例如,针对北京跨国公司比较多的特点,北京金融监管部门不断优化跨国公司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支持北京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目前已有105家跨国公司参与试点,惠及5000余家境内外成员企业。
在市场准入方面,北京支持外资支付机构贝宝支付、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在北京落户。北京持续吸引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投资布局:全国首家日资独资券商——瑞穗证券获批;瑞银证券完成股权变更成为瑞银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全球知名物流地产公司——美国安博设立安博私募基金;全球第三大保险经纪风险管理服务集团安睿嘉尔在京收购设立保险经纪公司;保德信保险资管获批开业;高盛中国证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等。
北京扎实推进金融领域“两区”建设,服务示范区2.0任务中金融部门牵头项目已落地95.1%,正在积极争取3.0政策。北京正在争取政策支持,推动FT账户试点在京落地。
北京还是全球首个轨道交通全网支持五大卡组织“拍卡过闸”的城市,首创首发畅游通、幂方卡两款银行卡与通信卡融合服务金融产品。
今年,北京推动首家由市金融管理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美国)(CFA协会)北京代表处落地。
北京绿交所累计成交额超2.67亿元
在绿色金融方面,聚焦北京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试点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北京市绿色贷款余额近2.4万亿元。
北京绿交所正式承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中心功能,完成首批全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结算,截至目前,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超320万吨、成交额超2.67亿元。今年9月,北京还获批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普惠金融方面,北京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万亿元。截至8月末,北京市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3.5%和8.8%;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接近40%。
在服务消费与养老方面,北京地区银行新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贷款累计超过140亿元。
数字金融方面,北京市落地数字人民币企业并购贷款场景,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有限公司落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和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出箱”数量城市排名第一。
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近2000万个,累计交易5.4亿笔,交易金额近3000亿元,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近200万家。
从一条“金融街”到一座“北京城”,从国家样本到全球视野,北京金融街开放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北京市金融高水平开放也在迈上新台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 李涛
摄影/ 蔺丽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