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在京成立 倾力打造家校社协同的运河思政教育新生态
中学时事报 2025-10-25 20:12

2025年10月25日,“运河联通世界,思政奠基未来——行走的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交流对话”活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的北京学校举行。来自运河沿线21座城市的代表参会。在100余位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博物馆长及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共同见证下,“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正式成立。今年的活动聚焦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旨在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文化共传”的运河思政教育新生态。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指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学校承办。

以运河文化为滋养

打造思政教育新生态

“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发起单位共有52家,秘书处设立于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将面向运河沿线城市进一步推广。发起单位中,既包含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扬州大学等大学,也包含北京学校、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中小学,还包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单位,呈现出学段大中小学贯通、资源丰富多元的特点。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于成文强调,运河是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独特创造。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方向,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运河文化育人模式。要创新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阐释,擦亮运河思政育人品牌,探索协同育人全新机制,推动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共生,共同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理事长陈光巨表示,要探索建立运河研学的课程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助力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标准与机制,推动“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成为资源的汇聚池、智慧的策源地和创新的孵化器,实现大运河文化教育事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活动以“运河”为纽带、以“思政”为主题,以“大中小学一体化”为目标,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践行,更是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北京学校将发挥运河思政课程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运河沿线学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享思政课程资源、共研教学实践路径,家校社政无缝衔接,协同育人,真正让运河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活泉源水。

特色创新实践

擦亮“运河思政”品牌

主旨报告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以“活化运河文化基因,厚植立德树人根基”为题,提出要通过创新方式活化运河文化基因,推动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在“科技赋能运河文化传播”的报告中强调,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创新运河文化传播方式,让千年运河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席程颢介绍了通过“行走”实践促进中外青少年跨文化理解的探索经验。

案例分享环节

在案例分享环节,三所学校的代表先后进行了精彩分享。北京市通州区后南仓小学校长陈丹丹以“仓育‘大器’”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在运河思政仓文化课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围绕“行走大运河: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史”展开分享;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杨锟则聚焦“校馆协同,融合文旅,打造‘运河思政’育人品牌”分享了职业院校的特色实践。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上,北京物资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庞波主任主持,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景永帅、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陈喜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陈晶晶围绕“运河思政‘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探索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

平行论坛环节

平行论坛环节展现了与会单位丰富的运河思政实践成果。在“运河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分论坛上,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国水利博物馆、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等11家单位分享了让运河文化“活”起来的创新实践,包括毕业课程设计、文化传承路径探索等。在“红色精神探源与数字传承赋能”分论坛上,北京学校、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山东济宁修文外国语学校等10家单位探讨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传承运河文化和红色精神,展示了AI元宇宙、数字化志愿服务等创新应用。两场论坛从不同维度为推进运河文化育人新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创新思路。

新闻链接:

2025-2026年度重点项目发布

点亮运河文化新未来

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洁对外发布了2025至2026年共同体的重点项目:“少年运河说”国际计划、“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与“流动的文脉”主题巡展与故事库建设。四大项目将为运河文化传播与思政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01“少年运河说”国际计划

内容: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少年运河说”中英文演讲大赛、中外运河城市“云端对话”,并遴选优秀青少年作为“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使者”。开展“运河国际青少年对话”全球青少年优秀作品展(线上线下同步)并形成年度交流报告。

支撑平台:由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提供全程国际渠道与资源支持。

02“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

内容:建立“运河思政教师研修计划”,每年组织至少2期“运河思政种子教师”培训,含路线实操、安全管理等。开放研学大运河平台,供所有成员单位使用“运河思政”“运河文化进校园”等系列课程内容。培养五百名具备跨学科教学与实地导学能力的“种子教师”,成为行走思政课的中坚力量。

支撑平台:运河文化教育共建共享实践平台开设的“运河思政”“运河文化进校园”等系列课程内容,2026年启动首期培训,覆盖35所城市200-500名教师。

03“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

内容:通过“运河文化教育共建共享实践平台”,将集成运河沿线所有教育基地的VR实景、研学任务和数字展陈,绘制一幅可游、可学、可感的“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可视化展示所有成员校、合作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及特色资源。数字化记录学生、教师、学校在共同体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值,激发积极性。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共同体育人成效。

支撑平台:本计划将作为“运河文化教育共建共享实践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

04“流动的文脉”主题巡展

与故事库建设

内容:发起以“流动的文脉”为主题的互动式巡展,走进所有成员单位。同时,发起“中国好故事之-运河故事”“我的梦上太空系列-运河梦”等征集活动,构建一个持续生长的“运河故事数字资料库”,搭建跨国对话、文化互鉴和项目合作平台,号召全民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运河故事,促进个人成长。

支撑平台:所有征集的故事将数字化后入驻“运河文化教育共建共享实践平台”。

编辑/ 张丽

相关阅读
北京邮电大学发起成立“经天纬地 立德树人”育人共同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0
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30
北京香山公园启动新一轮“大思政课”协同育人计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5
北运河管理处成“运河思政实践基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2
北京市密云、朝阳、平谷四校组建跨区域“教育共同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04
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5
昌平区思政课一体化基地校建设展示活动举办
现代教育报 2024-12-22
16节课例带领学生再走北京中轴线 白家庄小学举办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