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预见未来·生长》艺术家联展亮相今日美术馆。其中,“音乐创想力”展,通过抽象风格的画作,传递了艺术家宗晓军研发的 “音乐创想力” 训练方法,为观者打开了一扇用听觉激发视觉想象、用艺术赋能创新的大门。
创作意图:抽象风格为想象 “松绑”,连接音乐与视觉
展厅内的作品均采用抽象主义风格,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与 “音乐创想力” 的核心理念深度契合。宗晓军解释,“音乐创想力” 是一套通过音乐听觉与抽象艺术视觉结合,激发人类想象能力的训练方法。
此次,他应邀在 COLOR 艺教机构青少年毕业展的框架下,专门设置 “音乐创想力展厅”展现 “音乐创想力”训练成果,打破大众对艺术体验的固有认知。
宗晓军曾在上海某交响乐团从事管理工作9年,发现国人对古典音乐的体验多停留在 “看音乐厅建筑”“评音乐家技术水平” 的阶段,还难以从音乐中获取 “能量”、实现自我 “赋能”。而抽象艺术能避免具象画面 “像与不像” 的统一标准,为观者的想象提供更大空间,恰好能与音乐 “看不见、摸不到” 的特性呼应 —— 音乐通过听觉赋予人脑海想象,抽象作品则通过视觉二次激发这种想象,形成 “听觉 - 想象 - 视觉” 的完整闭环。
研发初心:以母亲为灵感,用想象力推动社会进步
“音乐创想力” 的研发灵感,源自宗晓军的母亲 —— 一位作曲家。他曾问母亲 “如何创作音乐”,母亲的答案是 “想象”。这让他意识到 “想象” 是艺术创作的核心。无论是母亲结合旋律、和声等元素创作音乐,还是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靠想象发现 “地球是圆的”,都印证了 “没有想象,何来艺术?没有想象,何来世界?”
经过实践打磨,“音乐创想力” 训练法已收获多项认可。2021-2022 年,该方法先后获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北京赛区铜奖、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展“发明创业”银奖,并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首尔国际发明展、克罗地亚ARCA 2022 国际创新展等展览中获得奖项。
过去两年多,宗晓军通过聆听几十首不同纯音乐,创作出几百幅抽象架上绘画作品,进一步验证了训练法的可行性。他强调,“音乐不是技术,不能只停留在欣赏技术高低的层面”,希望聆听者能从音乐中获得 “赋能想象的联觉”,并将这种 “想象力” 转化为生活与工作中的 “创想力”。
“让艺术感受中的‘想象力’去链接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创想力’”,是“音乐创想力”训练 的最终目标,也是此次展厅想要传递给每一位观展者的核心价值。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