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实现数字“复活” 已部分应用于多个文旅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5 14:16

10月25日,圆明园研究与保护2025学术研讨会召开,首次发布《圆明园四十景数字化复原及应用》成果,完整呈现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圆明园四十景的整体壮丽风貌。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该成果已部分应用于圆明园多个VR文旅项目。

圆明园四十景数字化复原及应用项目由圆明园管理处与中央美术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历时两年合作完成。项目通过整合多源历史资料,对清代宫廷画家唐岱和沈源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四十幅分景图进行对位、拼接与校准,组成一幅完整的圆明园四十景全景图。

同时,中央美术学院复原团队利用自创的清代官式建筑模型数据库及参数化设计、模块化搭建等行业领先数字技术,辅以三维扫描、GIS等技术,实现了建筑、植被、水系的精准还原,更以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的实时渲染与动态交互,再现了不同时间与气候条件下的圆明园盛景。这不仅让湮没于历史中的“万园之园”以数字形态再度“复活”,还清晰地展现出大量古画中未能直观表达的图像信息及不同分景之间的空间关系。

目前,该成果已部分应用于圆明园多个VR文旅项目,并成为海淀区“三山五园数字资产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这些数字资产还将持续服务于文创开发、艺术展览、教育传播等多个领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全球化传播。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持续推进遗址保护与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考古发掘、文物修复、生态治理等多项重要系统性保护工程,使这座百年遗址焕发新的生机。正觉寺、含经堂、如园等核心遗址的考古勘探与保护性修复取得显著进展,大量珍贵文物得以妥善保存。同时,园内水生态治理与山形水系维护工程持续开展,重现历史水系格局,提升了遗址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这些保护工作为圆明园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 汪浩舟
摄影/ 袁艺

相关阅读
视点|圆明园研究与保护2025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5
《重返·圆明园》光影感映展今夏返场首钢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9
“万园之园”重现光华(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3-12
专家学者齐聚圆明园 共话遗址保护与利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13万块积木拼搭北京中轴线,绝!下一步复制圆明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02
“圆明印象·皇家游礼文创设计展”明日开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9
她“复活”了无数古建筑,古建学者郭黛姮辞世
澎湃新闻 2022-12-03
圆明园踏青节明日开幕 景区发布“赏花攻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