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位于房山区的北京国际陆港内,随着汽笛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中亚(欧)班列缓缓驶出,奔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北京国际陆港自今年3月运营以来开行的第20列中亚(欧)班列。
本趟班列共搭载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总价值约1839万元,将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预计10天后抵达阿拉木图。班列所搭载的汽车零配件、纤维素等货物,充分体现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特色,彰显了“北京智造”与“通道服务”协同出海的强劲动能。
成功开行20列中亚(欧)班列,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累积,更是北京国际陆港服务能力、运营效率和市场认可度的综合体现。
“我们一直在努力,让班列发展越来越稳定。”北京房山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至宇表示,自首列班列开行以来,北京国际陆港持续完善港区基础设施,优化场站布局,与海关、铁路等部门紧密合作,有效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输组织效率,吸引了稳定、优质的货源供给,实现了班列“跑得快、走得稳”。
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北京国际陆港自投入运营以来,已成功拓展5条国际班列线路,辐射亚欧2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四大口岸、五线常态”的国际物流网络格局,以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和不断完善的服务功能,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无阻提供了坚实支撑,更好地服务首都外向型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北京国际陆港已累计运送货物2048标箱、货值约3.1亿元。一条纵贯亚欧、双向互济的陆上大通道正在京西南加速成形。
房山区商务局局长路鹏表示,将继续围绕“大通道带动大贸易、大贸易促进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大班列开行规模,加速推动保税物流中心、铁路口岸、海关监管场所等功能区申报建设,逐步形成以“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为支撑、智慧低碳双轮驱动的首都西南国家级物流枢纽及国际陆港,打造国际商品与战略物资输入的战略节点和“北京智造”出海口与跨境商贸服务高地,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 李涛
摄影/ 魏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