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话剧《子在川上》用“中国式咏叹调”唱响千年哲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4 19:07

原创音乐话剧《子在川上》孵化片段演出近日在北京星艺坊小剧场登台。该剧并非传统的圣人传记,而是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核心,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理想、挫折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辨。

据编剧、出品人周应之介绍,《子在川上》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该剧并未拘泥于传统史传笔法,而是以《论语》中“子在川上”这一核心意象生发开来,以“川问、川尚、川与、川归”等十二个诗意章节,将孔子的一生谱写成一部磅礴的舞台散文诗。

导演王成阳表示,该剧以孔子一生“男孩-男人-圣人”的成长轨迹为主线,旨在编织一幅“凡人成圣”的精神图谱。创作的核心在于如何将“逝者如斯夫”的抽象哲思转化为可感知的舞台意象,并要通过极简的舞台与饱满的表演,展现孔子人生的“至暗时刻与人性弧光”。全剧以“庄严、诗性、流动、融通”为美学核心,借助“川流”意象串联起其生命各阶段的哲学升华,最终展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完成的精神觉醒。

本次孵化演出呈现的《川济》与《川任》两个核心片段,浓缩了孔子生命中两次至关重要的精神蜕变。《川济》聚焦55岁的孔子,展现了他在夹谷盟会上坚守“信”义,却目睹礼制彻底崩塌后,于泗水河畔诀别鲁国的悲壮时刻。“何去何从?从道而行!”——这句呐喊是其作为乱世哲士的倔强宣言。《川任》则描绘60岁的孔子困于陈蔡之间,被讥为“丧家之狗”后,于山梁观雉鸡起落而顿悟“时哉时哉”,内心抵达“耳顺”之境的安然。片段中既有朝堂的剑拔弩张,亦有川流边的哲思留白,立体勾勒出观众心目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孔子形象。

全剧主题曲《子在川上》直接取材于《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音乐试图捕捉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慨叹与生命奔流不息的壮美,让古老的智慧在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为至圣先师量身打造的乐曲,风格深邃,被主创团队称为“中国式咏叹调”,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桥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 张丽

相关阅读
驻村上课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8-02
李敬泽:诗歌、典籍最本质的精髓,依然引领着我们
封面新闻 2023-12-10
人物|烟火人间 宵夜江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2
艺术|张歆艺“破浪而归”!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北京站昨晚首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0
文史 | 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也这样认为?
中华书局1912 2021-10-07
文学 | 李大钊:青春
思想与理想 2021-07-06
地理 | 为何叫四川,而不叫三川、五川?
地图帝 2021-06-05
历史|《论语》中的文物古迹——尼山
文物之声 2021-05-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