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桥恭和家园,乐吟朗诵社的长辈们为“热爱”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由朗诵社社员与家园院长、社工共同组成的18位成员,以最质朴的接力朗读方式,完整诵读了毕淑敏老师近70万字的心血之作《昆仑约定》。
恭和家园长辈们的“壮举”感染了整个社区,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当代」发布题为《在养老公寓,她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说》文章,让我们走进原文,感受“三种力量”支撑起来的精神昆仑。
2025年10月10日上午10点,作家毕淑敏回到创作《昆仑约定》的地方—— 乐成养老·双桥恭和家园,与二十余位朗诵社成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庆活动。

朗诵会活动现场
毕淑敏:首先是感谢,感谢所有参与的同志们,感谢院长,感谢张侠老师,感谢远方老师,也感谢我的两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没有她们,我们看不到这本书。
其次是感动。从春末夏初到现在,四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经历了历史上最热的夏天,但朗诵活动却每天都在按时推进着,这使我感动。我不知道全中国有多少个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里又有多少这样老人自发的朗诵会,同时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支持这件事,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坚持下来。
总而言之,之前这些全是未知数,但是,我们恭和家园朗诵社的同志们,真的是有勇气,而且有行动力,也能坚持,有毅力。
今天,我们开这个欢庆会议,不仅是在庆祝我们读完了《昆仑约定》,也见证着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我们创造的连我这个作者都不得不惊叹的一个奇迹。
所以,我今天有三点感触:
第一是年龄的力量。通常人们认为年龄是一个不断增长,等到一个巅峰以后不断地下降。然而在这种时刻,我觉得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年龄的力量。昨天我跟编辑说没想到这件事情能坚持下来,还做得这么漂亮,完满收工。后来她给我回了一个特别短的信息,说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坚持。所以我想了想,年龄对于我们而言,并不只是负面影响,可以愈老弥坚,可以老有作为,可以绽放出我们自己都没有想象到的那种辉煌与美丽。

第二是朗诵的力量。我们原来以为朗诵只是属于少年、属于青年,甚至至多放到中年,可是没想到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这么具有活力,这么能焕发出我们以前都没有觉察到的一种新的尝试。我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上了年纪以后要不断开创自己的第一次。我刚看到这个题目——创建第一次?我们都这个年纪了,还能有多少第一次呢?但是今天这个活动,还有你们所做的,我们的老年朋友,还有这么多的青年朋友,我们一起加入,就让我们有了这样的第一次。我不知道我们的第一次还能有多少。我心里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特别想继续努力,我也努力,大家也一道努力,我们把它搬到某个平台上,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这种不完美但是非常努力开创的一种朗诵的力量。
第三是文学的力量。因为有这两位责任编辑,也有各位年轻人的参与,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除了彼此之间的问候、祝福,还有一个是告知,告知在遥远的地方,告知在曾经的年代,告知在将来的可能,通过文字能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辽阔,更加深邃。如果大家都赞同这个结论的话,我们会多一扇窗户。

毕淑敏:作家,心理学家,内科主治医师 《昆仑约定》作者
詹菊辉:今天是我到恭和家园三年半的时间里最幸福的一天,不是作为院长的幸福,是作为恭和家园一份子的幸福。毕老师是著名作家,同时又是咱们恭和家园的业主。通过读《昆仑约定》,我觉得自己真正成为恭和家园的一份子。这是恭和家园的荣幸,也是我的荣幸。
我们朗诵社能坚持这么久,又做得这么好,首先我要感谢张侠阿姨的坚持和努力,也要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还要感谢我们的远方老师,对我们的专业指导。谢谢毕老师,谢谢大家,谢谢在座的各位长辈。
张侠: 2025年9月30日,我们终于以接力朗诵的方式读完了毕淑敏老师的《昆仑约定》。在这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真的被《昆仑约定》的故事深深吸引着。
不同于社会读者,我们这支队伍对这部书有不同的情感,我们是动了真感情的。拿到书以后,好几位都跟我说爱不释手,时常泪流满面。
这是一本使人成长的书,老年人读书很容易读进去,因为我们的情感、立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类题材的作品,现在看到了,又是毕老师写的,而且我们看了她的《昆仑殇》,读过她的《轻轻走向完美》,这本书读起来更觉得亲切。

乐成养老·双桥恭和家园院长 詹菊辉(右) 乐成养老·双桥恭和家园朗诵社社长 张侠(左)
胡玉萍:今天的活动令我感到十分亲切。其实这种亲切感是自从见到毕老师的第一面就产生的,这种亲切感也维持了三十多年,毕老师不但在文学上有那么多的造诣,她对人的心灵的关怀,令人起敬。每次见到毕老师,不用说话,就有一种走近的感觉。
毕老师曾多次讲过,《昆仑约定》是对一座山的承诺,当年毕老师在昆仑山阿里当兵,经受了那么多苦难。离开昆仑山之后,她说一定要用手里的笔写下这座山。70岁开始写,73岁毕老师在《昆仑约定》里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多年前,毕老师对我说,要给我一部长篇。我与毕老师有三十多年的友谊,我十分相信她。果然,去年她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这部小说交给了我。由此证明,毕老师是一个特别信守承诺的人,这样的品格值得大家尤为尊重。同时,毕老师真的是一个很有情谊的人,社区的朗诵活动,她不止一次地发给了我和年轻编辑,因此我们很了解《昆仑约定》朗读会的进度和过程。

胡玉萍: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 《昆仑约定》责任编辑
今天,我们作为编辑也挺感动的,一个是作家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让我们来编辑这本书,出版社也特别重视这本书,昨天我跟社长在一起,他仍然问到这本书的发行情况,下一步的打算,他很有信心。
你们虽然是养老院的一些老人,但是作为出版社,作为编辑,你们也是我们的读者,我们每本书都特别希望得到不受年龄限制的每位读者的喜爱。我们编辑特别希望听到真实的评价,尤其是赞美,这不仅是对作家,也是对我们编辑工作的肯定。现在编的书给谁看?谁在看?作为编辑都特别关心每本书上市之后的后续。
今天我们在这里得到了答案,很高兴,谢谢大家。

文/金仁甫
编辑/ 范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