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青春|“90后”检察官:加固“高墙”内外的安全防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3 19:26

“我们的模型,就是要加固社区矫正这座‘没有高墙的监狱’。”

10月22日,政知君跟随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媒体采访团走进安徽实地探访。在无为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检察官助理张志成介绍了一项由他们自主研发的“社区矫正对象违法犯罪及收监执行监督模型”。

根据法律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尽管法律明确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有被依法决定拘留、强制隔离戒毒、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限制人身自由情形的,有关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社区矫正机构”,但实践中信息壁垒仍然存在。

“这个模型于2024年上半年研发完成,它能通过深度整合分析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在矫人员、看守所出入所、拘留所出入所人员数据,精准筛查‘应通知而未通知、应收监而未(漏)收监’的案件监督线索。”张志成说。

张志成(右)

张志成,1999年出生,是该项目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他说,“我们年轻人嘛,更愿意拥抱新的东西”。但同时他也坦言,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文科生,最初面对“模型”“大数据”这些概念时也曾头疼。“但真正用起来才发现,其实很方便,上手很快。”

他进一步解释,创建模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有现成的底层代码,就像使用一个高级的Excel表格。我们要做的是结合办案灵感,把逻辑理清楚,系统就能自动生成模型。遇到太专业的问题,再请教技术人员。”

模型的实用性在具体案件中得到了验证。

在“刘某收监执行监督案”中,刘某在社区矫正期间因购买并吸食笑气被无为市公安局行政拘留12日,符合收监执行条件,但公安机关未将行政拘留决定告知无为市司法局与无为市人民检察院,导致“社区矫正-行政拘留-收监执行”这一链条断裂,司法局无法依据行政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请收监执行,检察院亦无法监督司法局是否提请收监。

“模型筛查出这一线索后,我们迅速建议司法局向法院提请对刘某收监。同时向无为市公安局提出监督意见,督促其加强与司法局、检察院的沟通协作,及时将社区矫正对象违法情况进行信息通报,打破信息壁垒。”张志成说。

他还提到,“过去是事后监督,要靠人工在海量数据中比对,效率很低。现在,应通知未通知、应收监未收监的比例已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自2024年至今,该检察院运用数字检察模型共发现监督线索50余条,根据核查发现的不当情形,向相关单位依法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17份,检察建议书12份,对严重违反监管规定等情形的12名社区矫正对象依法建议社区矫正机构向法院提请收监执行,相关办案数同比上升80%。该模型已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成案230余件。

在无为市检察院,像张志成这样拥抱科技的年轻检察官并非个例。

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干警李建强介绍了另一套“驻所检察室AI智能视频分析监督系统”。该系统连接看守所百余个监控画面,涵盖50多项监督点,能实时监测推搡、捎带物品等行为,并立即向驻所检察官推送线索,被称作“24小时驻所检察官”。

李建强(右)

“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处理系统推送的可疑线索。无问题的批量删除,有问题的进一步调查、固定证据。”李建强说,“过去回看监控就像大海捞针,几秒钟的关键画面一不留神就错过了。现在系统能一直盯着,把可能存在的问题线索精准推送到我们面前。”

这一“24小时驻所检察官”,已经揪出了不少问题。

就在今年9月,在无为市看守所内,一名在押人员遭受他人欺凌,被欺凌的方式诸如掐一下、踢一脚等,因动作小、瞬间发生,在传统视频监控下很难被发现。然而,该系统在一个月内针对同一监室发出的高频预警,引起了检察官的警觉。通过深入分析,锁定了个别在押人员实施的隐蔽侵害,让这些“牢头狱霸”的狐狸尾巴无处遁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 樊宏伟

相关阅读
刑事执行检察如何守护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刚柔并济,让正义不折不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6
北京市检察院:去年对全市5所监狱、2所看守所开展交叉巡回检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9
男子因诈骗罪被判缓刑 社区矫正期间冒充警察招摇撞骗 将面临被撤销缓刑并收监执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03
最高检:对违规“捎买带”、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等问题开展专项巡回检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26
缓刑考验期内,无证驾驶视频发上网 “炫技”小伙被撤销缓刑,收监!
扬子晚报 2024-10-29
最高检:检察官年度考核不称职,应当降低检察官等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幼儿园地下埋垃圾 检察官六访现场
检察日报 2024-07-22
高中生走进北京西城检察院沉浸式体验“检察官”职业 化身“书记员”“普法员”参与检察业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