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阅读|重逢的渡口
北京青年报 2025-10-23 10:58

每次和怡微在公开的活动里见面,临到分别时,我总是会想到蔡琴《渡口》里唱的一句歌词,“渡口旁\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我还不知道怎么有仪式感地说再见、这一次的小聚还没有结束,我便已经在想如何同她告别。告别,意味着下一次的再见。怡微倒是比我坦然得多,分别时自如地朝我挥挥手。她给人的感受,如她在新散文集《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中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一样:温柔、随和,带着一丝丝好似与生俱来的理智和反思。

我想如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怡微这十年的人生历程和写作经历,渡口一词亦是贴切的。她出生自一个父亲是海员的家庭,生长、求学、工作的地方——上海和台北,都是临水靠海的城市。在本书的后记中,怡微谈到这本散文集收录了她工作与生活的十年“流水”,她用流水来命名自己这十年留下的文字,这种举措,也如她自上一个渡口行舟而来,走到人生的这一个渡口时,停下来短暂地回望了一番,再收整好自己,往下一个渡口翩然行去。

《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的前两辑选择了张怡微在读书、求学,工作时写的部分散文,后两辑则以她阅读过的书为线索,向读者呈现了她近年来的研究与思考。文章的选择也像张怡微对自我的审视。她在后记中写道:“奇特的是,这段平淡的生命旅程在如今看来,可能也很难复制。”

此书的第一辑也确实佐证了这一种难以重现——散文中提到的余光中、周梦蝶等作者辞世多年,许多场文学的盛会迭代更新,早已不复当年的样子,但过去的种种细节,都通过张怡微的记忆保留了下来。阅读文字,读者们能得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在异乡求学的时段里,既有着对文学坚定果毅的求索,也同样有关于身份认同、艰辛生活的迷惘。现在回看这些文章,我们仍然能够读出怡微年少时就有着的,对情感细致入微的观察,譬如在《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而克制地谈到了她和台湾作家许舜杰的一段友谊,她铺陈地写许舜杰的人生轨迹,好似是在讲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对照。可花许多笔墨谈及他人,是更能在虚空留白处见自己情感上的幽微的。她收录这些年轻时期写的文章,极能展现出一种莫大的真诚,她并不惧怕文字背后透露的彷徨与迷惘,这是她的来时路。

回复旦任教后,张怡微首先面临着身份上的转变。从学生到老师,意味着她从等待被指点转为了站在渡口旁替他人指点迷津的人。在辑二的一些文章中,怡微谈到她自己的思考,“要知道这些窍门,如果没有人指点,那可能要十多年。就算有人指点,也不一定学得会。”这称得上是劝解学生的肺腑之言。在《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里,年轻的学生找同样年轻的老师谈心,大家谈到爱,作者继而想到患病的外婆,细数往事,最后感叹“因为爱过是很复杂的一片海洋”——因有教师的身份,张怡微游走在两代人之间,这让她观察世情有了更独特的视角,从“我”之渡口出发,跳入他人种种世情的“海洋”。而在这些小文中,张怡微也逐渐意识到,她扮演的不是完美的引导者,更像是和学生们一起直面生活中真实的困惑与脆弱,与学生同面生活的无解命题,最终顺应生活,各自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行走和阅读也构成了张怡微工作以外的生活。行走让她发现“低科技、不方便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让她发现现代都市背后真实而粗粝的细节。试想夜幕降临,在街边买黑猪腿的男人,垃圾桶旁废弃的马桶……它们是否昭示着日常生活中荒诞的另一面呢?这些也极有可能成为张怡微未来小说创作的素材。

散文集的后两辑则收录了近年来她撰写的一些书评。这些书评有如张怡微对待生活的一种主动航行。她选择感兴趣的作家阅读,经常发出探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她为什么会杀她的丈夫?”她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关注世界文学中琐碎生活里暗藏的女性困局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从麦卡勒斯笔下“沟通的失效与孤独”,到奥斯汀对婚姻现实的讽刺,再到安妮·埃尔诺对阶级记忆的挖掘。她尤其关注东亚女性的共同境遇。辑四是一整个韩国文学的书评,在韩江、金爱烂、崔恩荣等韩国作家的作品中,张怡微辨认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奢望与幻灭”,同为作家,她在这些作品中获取到相似的养分,这是智识的探索,更是一种情感的疗愈。

十年过去,青春的感伤随流水冲刷,怡微也有了新的目标与兴趣。她出版这本书,像和过去的自己遥遥一遇,并借由书本再度重逢,她用一种更冷静也同样充满感激的态度,对这段人生进行了一个总结。作为读者,我大概能意会到她溢于言表的感谢,也意会到她走到了这样一个人生的渡口,能更了然地看到渡口旁湍急的河流。人生就是这样,热闹与孤独并存,机会与危机相互周旋,而随波而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总归方向舵在自己手中,往后朝哪处行去,也是由自己做主。(邓朗欣)

编辑/ 张丽

相关阅读
赵珩新著《五十小物》出版,讲述名门家藏的前世今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30
文学|《我有个我们》是一场笑中带泪的告别,也是一次爱的重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3
​叶圣陶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举行,《我的爷爷叶圣陶》等5本新书首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4
新知|病非如此:一位人类学家的母女共病絮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8
长江泸州段出现首轮洪峰 两处渡口停航封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12
文学|揭秘前所未有的黑塞:不合群的怪人,蝴蝶和蜥蜴的朋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潘向黎散文集《清香的日常》出版 让自己回归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1
文学|用女性视角打开看世界的维度 发现故事下的另一个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