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人工造林 我国首次实现胡杨苗雌雄鉴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2 20:58
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新疆的“胡杨时间”,河岸、沙漠、戈壁,都被一片片金色的胡杨树装点。这独一无二的景色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有研究表明,在一片几乎干枯死亡多年的胡杨林中,经过生态补水后,有138株胡杨“死而复生”,其中有120棵都是雄株,这也意味着雄性胡杨树在防风、抗旱、耐盐碱等方面的生命力更顽强。如果在极度干旱和恶劣的环境中,在防风林的建设中有选择地栽种雄性胡杨树,改善生态的作用会更明显。
但很多人不知道,胡杨树属于“雌雄异株”。但树木在长大前很难分出雌雄,长了三年的树苗也分辨不出来,要等它生长6~8年、开花时才能分出来:雌树开花,雄树不开花。
为了解决“难分雌雄”的问题,塔里木大学李志军教授带着她的团队四处奔走,收集保存了中国和中亚胡杨分布区近5000份胡杨种质资源。这些比沙粒更微小的胡杨DNA序列里,深藏着干旱地区生态重建的密码。经过多年研究,他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找到了能够区别雄株和雌株的分子标记。不管胡杨苗有多大,只需要取一点点,哪怕零点几克的叶片,就可以通过检测,把雄株和雌株鉴别出来,准确率很高。这项研究揭开了胡杨的性别密码,还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实现胡杨苗雌雄分株,有利于根据胡杨生物特性精准繁育应用,助力人工造林。此外,李志军教授还带队完成“胡杨全生长季育苗移栽”技术,将胡杨幼苗移栽成活率由10%提升到95%。
(总台记者 崔宁 李强 彭婵)
编辑/ 马晓晴
相关阅读
星、空、地一体化协同 直击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8
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首次实现跨省联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29
航线持续上新、货物隔夜达全球 我国航空货运成绩亮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08
航线持续上新、货物隔夜达全球 我国航空货运成绩亮眼
央视新闻 2024-12-08
为何银杏美丽味难闻 臭的原因找到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4
上海人工繁殖首次成功! 2000尾中华鲟幼鱼健康成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7
首次记录!金斑喙凤蝶羽化全过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9
坐船出海也能刷视频 我国首次实现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6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