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深刻记取事故教训,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强调各地区要组织小型餐饮场所开展自查自改。通知同时发布《小型餐饮场所防火技术要点》(简称《要点》),以帮助商户对照查改安全隐患,加强自我管理。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行业收入持续增长,充分展现了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小餐饮虽小,却承系着市民的“胃口”和城市的“烟火”,事关群众福祉。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门店数量超过760万家,其中小微餐饮占八成以上。如此庞大的规模,无疑对消防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防安全是“易碎品”,小型餐饮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在短时间内蔓延,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吉林长春、宁夏银川、辽宁辽阳等地接连发生小型餐饮场所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深刻暴露了小型餐饮行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漏洞,表明引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商户消防安全意识不足,一些经营者、从业者抱着“将就一下”“差不多就行”的思想,在执行消防规定时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把制度的“硬约束”变成“橡皮筋”,使得隐患“乘虚而入”,最终让火魔钻了空子。
责任制是抓实工作的重要方法。《通知》的一项重头戏,便是对压紧压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提出严格要求,可谓切中要害,直抵痛点。各地应紧紧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明确责任部门,确保责任“不悬空”;应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全力推动商户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筑牢“防火墙”。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要点》从确保疏散通道畅通、严控室内外可燃装饰装修、保障厨房安全、强化消防设施设置、加强人员培训演练等方面,指引小餐饮做好防火工作。消防等部门要围绕《通知》《要点》提出的要求,强化监管执法,对于事故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决不迁就姑息。同时,在小型餐饮场所集中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布举报投诉方式,发动群众报告身边的安全隐患,实施群防群治,合力推进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实现防患未“燃”。
监管执法要加大力度,为民服务也要更有“温度”。现实中,一些商户缺乏基本的防火知识,想干而不知从何下手。对此,北京、长沙等消防部门积极探索网上“点单”即可获上门指导、“预检”等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的工作思路、方法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各地都应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创新完善服务举措,“向前一步”为商户排忧解难,用心用情帮助小型餐饮场所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消防安全关键在防,能不能防得住,关键在人。《通知》强调,“补强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软肋’”,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这意味着,强化小型餐饮场所消防宣传教育,不能止步于“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的单向传播,而是要做好“实”字文章,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消防宣传月等活动为抓手,组织经营者、厨师、服务员、保洁员等重点人群开展现场体验和实操实训,确保他们牢记用电、用火、用气安全知识,熟练掌握处置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各小型餐饮场所必须居安思危,紧绷“安全弦”,从制度设计、人员培训、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完善应急预案,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慎终如始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决不让“将就”撕开消防安全防线。
文/杨维立
编辑/ 胡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