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中国香港轮椅击剑运动员陈曦,正值青春年少,有望在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往昔,轮椅的禁锢使他的生活面临诸多局限。然而,击剑的出现,宛如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他原本略显黯淡的世界。这位混血少年在香港出生、成长,父亲来自美国,母亲则是香港人。陈曦因幼年时脊柱受肿瘤病症的影响,不得不与轮椅相伴。
体育运动宛如一道希望之光,照亮了陈曦的人生。他与击剑的缘分始于10岁。起初,这不过是母亲为他安排的一次兴趣尝试。但当他握住剑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与自由。当剑尖指向目标时,所有关于身体局限的忧虑都烟消云散,只余下对动作的精雕细琢、对节奏的精准把控。这份沉浸其中的感觉,逐渐抚平了他因身体状况而产生的忐忑与不安,也让他在一次次挥剑、格挡的过程中,重拾自信与力量。
15岁左右,随着对击剑运动的深入了解,他萌生了踏上专业道路的想法。此后,他开始与教练紧密配合,有针对性地打磨自身技术。每一次对握剑姿势的调整,每一次对进攻节奏的优化,都是他与自我的深度对话,亦是运动治愈力量的具体呈现。
随着残特奥会的日益临近,陈曦的日常生活被训练与学业填得满满当当。除了每天约7小时的击剑训练,他还需兼顾大学课程。学校提供的课程录像,为他外出参赛时弥补学业进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香港体育学院,他与11-12名运动员一同为赛事全力备战。训练场上,轮椅并未成为他前进的阻碍,反而让他更懂得如何巧妙利用装备来调整战术。
轮椅击剑运动员所穿戴的装备与普通击剑选手的着装大体相似,主要由防护夹克、面罩以及手套构成。
然而,轮椅击剑选手在比赛过程中无法进行前后移动。比赛时,双方运动员的轮椅会借助框架固定于轨道之上。运动员之间的间距,是以手臂较短的运动员持剑并抬平手臂,剑尖刚好触及对方肘部的距离作为标准。
运动员的身体上安装有感应线,这些感应线与一个信号盒相连接,此信号盒能够精准记录剑触击的具体情况。每当击剑手击中对手的有效目标区时,便可获得一个有效分。
就有效部位而言,花剑、佩剑的击中有效部位与健全人比赛时保持一致。而重剑的有效部位,则是运动员处于实战姿势时,大腿与躯干交界处平行线以上的所有区域,腿部和脚部均属于无效部位。对于无效部位以及轮椅朝前的各个部位,必须覆盖能够导电的盖单,目的在于防止这些部位被对手击中后显示信号。
从初涉轮椅击剑领域,到如今全力以赴为重大赛事积极备战,陈曦对于击剑装备与技术之间的适配性,有了更为深刻且独到的理解。花剑、重剑、佩剑各具独特的特性,而剑柄也有着不同的尺寸规格,旨在更好地适配不同大小的手掌。
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中,他坚持不懈地调整握剑的方式,努力去适应每一种剑种的独特特性,竭尽全力让击剑装备与自身的动作达到完美契合的状态。于他而言,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技术的精细打磨,更是一段与运动进行深度对话的治愈时光。陈曦感慨道:“当动作愈发流畅自然,当能够精准无误地预判对手的进攻态势,那种掌控全局的感觉会让我全然忘却身体所带来的不便,只觉得自己与所有追逐梦想的运动员并无二致,平等且尽情地享受着运动所带来的无限快乐。”
心态的调整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提升,是陈曦在备赛过程中着重攻克的关键课题。他坦诚地表示,击剑不仅仅是“肌肉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层面的博弈”。他举例说道:“比如当不清楚对手为何得分时,我会向裁判示意暂停休息,借着擦拭汗水的间隙,迅速梳理思路,努力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快速调整战术策略。” 这种敏锐的临场应变意识,是他在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训练中逐渐磨砺而成的。
与此同时,他也在积极主动地克服自身存在的短板。他笑着提及自己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对手的剑一旦攻过来,我便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可一旦对方改变进攻方向,我就极易被击中。” 目前,他正有针对性地调整节奏,在训练过程中刻意控制反应的幅度。这份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勇气,正是运动赋予他的宝贵成长。
陈曦深有感触地说:“击剑教会我的,远不只是如何在比赛中赢得胜利,更重要的是如何坦然接纳真实的自己,在重重局限中努力探寻突破的路径。” 这种从运动中汲取的积极心态,让他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与疲惫的训练任务时,始终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他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于交流中持续精进,正全力以赴为在家乡赛场上的首次亮相积蓄磅礴的力量。
与内地选手的交流,宛如陈曦备赛期间的一份“意外之喜”,更为他提供了诸多传递运动魅力的契机。
他坦言,内地击剑选手的水平堪称世界顶尖。即便部分选手参与国际赛事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其实力依旧不容小觑。他感慨道:“能前往内地与他们一同训练,实乃难得的学习良机。” 在训练过程中,双方会深入交流技术细节。内地选手所分享的新技术、新战术,犹如为他开启了一扇提升自我的全新窗口;而他也会主动讲述自己与击剑的动人故事。他说道:“我希望大家明白,无论身体是否存在局限,都能在运动中探寻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这种真诚的分享,让更多人看到击剑运动不仅有竞技场上的激烈对抗,更蕴含着治愈人心与助力成长的温度。
带着备赛期间的宝贵收获以及对自身不足的改进成果,陈曦对残特奥会满怀期待。他不仅期望在家乡举办的赛事中斩获奖牌,更盼望着能借助这场在家门口举行的比赛,吸引更多香港市民走进赛场,亲身感受击剑运动的独特魅力。他诚挚地表示:“我想邀请大家前来观看比赛,并非为了看我个人,而是为了让大家感受那种‘全力以赴’的热血激情,体会运动所能赋予人的强大力量。”
如今,他的目光已然锁定2028 年残奥会的入场券,渴望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证明自己。他也期待着能让更多人通过他的故事,爱上击剑运动,爱上体育带来的活力。
赛场之外,这位持剑逐梦的少年,还怀揣着一份温暖的梦想——未来成为一名社工,运用专业知识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而击剑赋予他的坚韧品质与热爱精神,将成为他助人之路上的重要支撑。
陈曦正以剑为翼,在运动与人生的赛道上奋勇前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