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岛的金紫荆广场上,前来与全运会吉祥物合影留念的游客日益增多,香港赛区的赛事氛围愈发浓厚。
围绕着全运会的赛事筹备工作,香港在硬件设施升级与软件服务优化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布局。秉持着“利用现有场馆、市场化运作、不扰民”的核心原则,香港不仅确保了赛事能够专业、有序地落地开展,还积极推动体育资源惠及民众,更致力于将全运会所带来的运动遗产分享给全体市民。
硬件:现有场馆“华丽焕新”,静候盛会之约
距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盛大开幕已不足一月。作为首届由粤港澳三地携手联合举办的全国性体育盛会,香港赛区的筹备进展情况备受瞩目。
香港特区政府全运会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介绍,香港以现有的成熟体育场馆为核心基石,有条不地完成了赛事场地的筹备工作。同时,借助新设施的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办赛的综合能力。
启德体育园,作为全运会的核心场地之一,将承担手球、击剑、七人制橄榄球等多项重要赛事。这座斥资319亿港元、占地达28公顷的香港最大规模体育基建项目,自2025年第一季启用以来,便已成功举办了亚洲杯足球赛外围赛。单场售票数量超过4.2万张,充分验证了其卓越的运营能力。该场地的设计独具匠心,兼顾了专业性与灵活性。其核心场地采用“真草 + 保护板 + 人造草”的三层精妙结构,能够快速实现赛事与商业活动的场地切换。目前,这里已顺利完成全运会多轮测试赛,为赛事期间场地的高效转换提供了坚实保障。
香港单车馆则成为场地自行车项目的理想举办地。作为香港首个符合国际自行车联盟(UCI)标准的室内场馆,其250米木制赛道弯道最大倾斜度达41.09度、直道最小倾斜度为12.4度。自2023年完成升级后,UCI认证有效期直至2029年12月。近期,该场馆成功举办了香港国际场地杯暨全运会自行车测试赛。其多用途场地可灵活转换为羽毛球场、排球场或篮球场,既满足了赛事需求,又兼顾了市民健身的多元需求。
粉岭高尔夫球场,作为全亚洲历史最为悠久的球场之一,其新球场与伊甸球场的部分球洞将承办全运会高尔夫项目比赛。这里亦是多站国际级赛事的指定场地。为了从容应对全运会与“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的连续举办需求,球会提前额外培育草皮,确保能够快速更换并将场地恢复至世界级水准。
赛事高效开展且紧密贴合民生需求
在软件筹备方面,香港从接待服务、市场化运作到体育推广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力求赛事高效开展且紧密贴合民生需求。
香港高尔夫球会透露,协会精心推出“校园高尔夫球外展计划”,每年至少惠及8000名中小学生,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注入活力。香港赛马会在过去十年间慷慨拨捐66.9亿港元用于推动体育事业发展,除全力支持全运会筹备工作外,还通过“赛马会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发放近7600万港元奖金,激励运动员拼搏奋进。全运会期间,香港还将通过“我要上全运”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市民的参与热情,营造全民共襄体育盛举的热烈氛围。
接待安排着重凸显“便捷与安全”的核心原则。目前,已明确香港国际机场、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口岸为四个指定出入境口岸,并开设专属通道,确保赛事相关人员能够快速通关。同时,精心挑选8家酒店提供住宿服务,从广东源头严格管控餐饮食材,以确保符合药检标准。此外,在酒店与场馆广泛宣传反禁药知识,维护赛事的公平公正。从3万余名报名者中严格筛选出的1.6万名志愿者,已完成专业培训,即将分配至赛场、酒店、口岸等各个岗位,为赛事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市场化运作实现了“轻包袱”办赛的目标。香港赛区获得香港赛马会4.5亿港元的独家赞助,中华电力、天星小轮、九龙巴士等机构也纷纷提供有力支持。港铁为运动员与媒体提供免费公共交通卡,进一步提升了出行的便利性。特许商品零售店逐步增加至100个,广泛覆盖邮局、旅发局和咨询中心等场所。门票通过粤港澳统一线上平台发售,全运会8个竞赛项目门票已正式推出,残特奥会3个竞赛项目门票预计本月下旬发售。这种以商业思维办赛的模式,有效减少了对财政的依赖。
媒体服务为信息传递提供了高效保障。位于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的香港赛区主媒体中心已准备就绪,该中心涵盖主新闻中心、广播中心、新闻发布厅、户外演播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各场馆还设有专属新闻中心,能够同步提供粤港澳三地赛事资讯,为全球媒体采访提供了极大便利。
大湾区协同:赛事化作交流的坚固纽带
在此次全运会的筹备进程中,香港充分施展其桥梁之效,积极推动大湾区体育资源的联动整合以及人员之间的深入交流。
在跨境赛事方面,硬件衔接工作也做到了尽善尽美。本届全运会里,公路自行车赛和田径马拉松赛这两项赛事需要跨境举办。公路自行车赛从珠海启程,途经澳门,抵达香港后折返,全程长达230公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赛事首次在港珠澳大桥举办,并且采用了先进的RFID技术达成“无卡通关”。如此一来,运动员无需停车便能顺利完成6次口岸查验,极大地保障了赛事的流畅性。
香港高尔夫球会近年来积极举办“希妤杯青少年女子邀请赛”“粤港澳青少年高尔夫球巡回赛香港站”等赛事,吸引了众多大湾区球手踊跃参赛。跨境公路自行车赛更是直接将珠海、澳门、香港三地紧密串联起来。在票务方面,采用“一个平台、三地购票”的创新模式,为大湾区观众观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全运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表示,期望借助此次赛事构建大湾区体育长效合作机制,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三地的办赛能力,为未来吸引更多大型赛事筑牢基础。
目前,香港所负责的8个竞赛项目以及2个跨境赛事均已圆满完成测试赛。各项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正处于最后的调试阶段,香港正以“简约、安全、精彩”的姿态,满怀热忱地迎接全运会的盛大到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