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医用机器人类别赛在昌平区举办。本次赛事以“关注实际需求,支持创新与转化服务,构建产业生态”为主题,分初创组与创意组两个组别,经过激烈角逐,智能心脏标测系统、个体化靶向经颅磁神经调控两个项目获得初创组一等奖,基于人工智能的激光骨科手术机器人和心脑磁功能成像与辅助诊断系统获得创意组一等奖。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次赛事以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评比,参赛项目包含采血机器人、麻醉机器人、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等共计40个医疗器械创新项目。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的高洁带来的参赛项目是:基于人脸图像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快速诊断和筛查系统。高洁告诉北青报记者,儿童腺样体肥大在3—12岁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发生漏诊的概率较大。其参赛项目是基于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面部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去诊断,准确率高达85%以上。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参赛企业和项目团队,赛事期间特别增设了药监审评、当地产业园区、创新网等多家一站式咨询服务台,帮助参赛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加快项目落地进程。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介绍,相较往届,今年参赛项目的质量有明显提升,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产品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对于选手而言,参加的也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而是能够得到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法规服务等一站式30余项服务,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昌平区着力构建“双核驱动,一极多点”的医疗器械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从注册、研发办公到制造环节的承载保障。而即将出台的《昌平区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措施》则覆盖了从研发、产业化到产品推广、生态营造的全流程,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 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