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府》开启诗意之旅 “曹雪芹”对话北大学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0 15:27

“只消一面,便是一世,只消一眼,便知是你——”“曹雪芹”牵着“笔下人”的手在延伸舞台落座,这深情吟唱,既道出了创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宿命相遇,也诉说着对北大知音的深情回应。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诗韵越剧《织造府》,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这也是南京市越剧团首次走进北大。

这场演出暗合着一段奇妙的时空轮回——剧中,曹雪芹从北京回到江宁织造府,在精神故乡寻找创作初心;剧外,南京市越剧团带着这部精心之作从南京来到北京,在曹雪芹著书的城市演绎他的心灵旅程。这一来一往,恰似一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对话,完成了一次南北文化的动人呼应。

作为第十六届曹雪芹艺术节的演出剧目,《织造府》并非对《红楼梦》故事的简单转述,而是贯穿了一条独特线索——曹雪芹对于“要不要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这一命题的探索与解答。剧中,曹雪芹重返织造府,“魂穿”书中世界,与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等经典角色展开对话。在与红楼梦中人的相互应答中逐渐明晰心迹:他“不肯从泪流直写到泪尽,不忍裂肝胆痛煞卿卿,不消传文章名垂千古”,只愿留住“轻轻哀、淡淡愁、浓浓情、深深意、展卷时分,那一霎温存”。这部剧作打开了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的叠合空间,为北大师生开启了一段跨越现实与梦境的诗意之旅。

最终,当曹雪芹望着魂牵梦萦的笔下人隐入茫茫白雪,十二金钗犹如众仙归位,他喊出了积郁已久的心声:不删了,不改了,不写了,《红楼梦》八十回够了,足够了。这是当代创作者对“曹雪芹笔下为何只有八十回”这一历史悬疑的温柔解读。

演出前,北京大学越剧社的同学来到后台,与《织造府》剧组进行了深入交流。剧中曹雪芹的扮演者、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李晓旭细致讲解了服装设计的巧思:曹雪芹初登场时的一袭黑衣,承载着他的半生风霜;当他化身为宝玉时,象牙白的长衫配以猩红宫绦,瞬间点亮舞台。青春的鲜活与黑衣的沉郁形成强烈对比,作者与角色一黑一白,仿若太极图般你中有我、我中有我。现场还为同学们展示了剧中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场景的切换奥秘。

在精心构筑的舞台上,领衔主演李晓旭从落魄沧桑的中年曹雪芹,化身为有着贾宝玉肉身、曹雪芹灵魂的穿越者,在倾斜的舞台上的每一个蹉步、颠步、曲步,都精准地踏在观众的心弦上。而那群“05后”的“天选十二钗”,也如初绽的兰芽清新脱俗,营造出似梦非梦的红楼意境。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在前厅为观众带妆签售。“我是第一次看越剧,没有想到传统戏曲还可以这样来展现名著经典,让创作者入戏来对话角色,并从中展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种设置特别现代。”“最打动我的是剧里对于‘《红楼梦》为何止于八十回’这一文学史公案给出的解答,它没有将原因归于外部困境,而是向内探寻,归结为曹雪芹一种主动的、美学上的抉择,在最浓烈处戛然而止,重塑了我的对缺憾之美的认知——‘止’的勇气有时比‘进’更伟大。”观众这样描述观剧的感受。

《织造府》通过“作者对话文本”的独特视角,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本身升华为审美对象。在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里,既保留了越剧柔婉抒情的特色,又注入了现代戏剧的思想深度。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李晓旭表示,“金陵三部曲”的共同艺术追求,正是用当代视角和价值观念,重新解读南京的历史文脉,如果能借此为现在的年轻观众打开认识南京、认识越剧的一扇窗,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 刘忠禹

相关阅读
第十六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在京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30
越剧《织造府》首次晋京献演 “青睐”会员先睹为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06
诗韵越剧《织造府》晋京献演 传统艺术焕新诠释金陵文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2
专访|87版《红楼梦》编剧周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曹雪芹的伟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6
文学|小说家潘向黎40年细读《红楼梦》 一场和曹雪芹关于至情与人性的跨时空对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解读|《红楼梦》这样拍,曹雪芹会同意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09-01
红学家拟用AI续写《红楼梦》后40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