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回社区报到了吗?”这句日常问候,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怀柔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间的新风尚。10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怀柔区了解到,近年来,怀柔区创新推动1.9万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回社区(村)报到,通过“亮身份、比奉献、做表率、解民需”的生动实践,助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核心驱动力。
清晨的龙山街道车站路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身着红马甲的在职党员刘凯正向居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政办室主任,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社区“第一楼门长”。自2023年上岗后,刘凯不仅带头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参与青少年环保党日活动,更以“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的双重身份融入社区治理。在怀柔区,像刘凯这样的“第一楼门长”的在职党员已有6800余人,他们与6800余户“先锋户”共同构成了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群”。
在怀柔区,在职党员“回家报到”已实现常态化。每周五,各社区党员微信群里,大扫除、反诈宣传等志愿活动招募总能快速集结。各社区依托“党员E先锋”平台发布的“10+X”岗位清单,成为在职党员发挥特长的“服务菜单”——“10”类基础岗位涵盖政策宣讲、环境维护、文化服务等共性需求,“X”类特色岗位则精准对接社区“一老一小”、矛盾调解等个性服务。
为凝聚治理合力,怀柔区探索“周五议事会”“小板凳议事会”等多元主体议事机制,吸纳在职党员、居民代表等参与。泉河街道滨湖社区曾因300余辆私家车乱停困扰居民,“周五议事会”上,党员与社区协商出“门禁升级+党员值守”方案,1个多月后停车难题大幅缓解。目前,36个社区已完成多轮议事,解决了包括暖气不暖、老旧小区改造等多种问题。
怀柔区还通过“六个最美”评选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热情。活动覆盖36个社区、73个机关党组织等,累计评出40个最美社区、752名“最美在职党员”。获评者还可以获得“物质奖励+政治激励”的双保障: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将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至所在单位,作为选人用人参考。
如今,怀柔区在职党员常态化回社区(村)报到,不仅通过服务社区、融入网格、示范践行、影响带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更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飘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街头巷尾扎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 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