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在2025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论坛上,《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青创十条”)正式发布,在青年住房保障、创业空间、政务服务等方面推出一批实在举措,旨在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
据了解,为更加精准地做好青年人才服务保障,今年初,北京开展深入调研,面向青年人才发放3000余份调查问卷,梳理发现青年人才在京创新创业主要存在生活压力大、创新创业成本高、成长生态不够理想等14项问题。针对青年人才的急难愁盼,北京坚持问题导向,多次专题研究,站立高位谋篇布局,决定自2025年4月起,首批次在海淀、昌平和经开区试点开展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出台系列针对性、探索性政策举措,并鼓励其他区加大自主探索力度,推动形成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雁阵格局,初步覆盖青年人才7.24万余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与此同时,市级部门联合制定出台24条政策举措,真金白银为生态示范区赋能。相关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为“青创十条”的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为进一步加大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青创十条”聚焦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重点在盘活存量资源、扩大社会供给、打通体制机制改革堵点等方面发力,按照政策可触可及可感的目标,集中全市资源,做好政策集成,力求精准有效。
“青创十条”中,提出要筹集一批青年公寓,加大青年人才住房支持力度,制定实施青年公寓试点方案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鼓励各区利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管企业商办用房等房源,筹集3万套左右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青年人才公寓,定向给予租金减免或补贴。此外,青年人才租住青年公寓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住房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直付房租”服务。
同时,“青创十条”围绕创业空间精准施策,打出服务青年人才创业的“组合拳”,全力为初创企业“减负增能”。一方面计划盘活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及市管企业、集体经济老旧厂房等闲置空间资源,在全市范围推出一批创业空间,免费或低价为青年人才初创企业提供30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升级打造成本更低、要素更全、更加专业、更加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加大创业支持金融产品供给,设立总规模300亿左右青年人才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人才险”等产品,进一步强化创业支持,打造青年人才创新乐土。
“青创十条”着眼人才培养,提出支持一批青年骨干,市级各类人才计划对青年人才予以倾斜,占比不低于70%。优秀青年人才经举荐,可参加北京市“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特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建设一批育人基地,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打造产教融合基地,让青年人才在实际环境中“真刀真枪”历练成长。
针对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普遍反映的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不会用”等痛点,“青创十条”计划为青年人才初创企业配备3000名专属服务管家,采取“一对一”“直通车”方式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政府事务等服务。
针对青年人才对高品质创业环境和开放交流空间的迫切需求,“青创十条”进一步关注环境营造,提出布局一批活力街区,推广科创原点社区、生态街区、青年小镇、青创村等建设经验,在全市打造20个左右集人才公寓、孵化空间、创业投资、商务配套、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于一体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街区。依托潮流文化新地标和新场景等,打造一批潮流品牌,推出30个左右青年人才会客厅,精心设计“City Walk”线路,组织山地徒步、河道泛舟、户外音乐会、国际美食节及“青年人才周”等活动,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氛围和良好生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 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