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据北京地铁公司消息,为推动关键系统的自主可控,提升车辆自主化维修水平,降低全寿命周期维修成本,公司对10号线电动客车牵引、辅助电源系统中关键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即在保证原有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和系统性能指标一致的前提下,对牵引逆变器(VVVF)、辅助电源箱等设备进行国产化替代工作。
所谓牵引逆变器(VVVF)就像列车的“调度员”,一边把电网里“说直流话”的电,“翻译”成电机能听懂的“交流话”让车跑起来。把电网上的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传递给电机,控制车辆牵引和制动时的再生能量。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经过近一年的研发、生产、制造及调试,牵引系统及辅助电源系统完成装车及相关试验工作。如何让国产化系统与车辆内部其他设备顺畅对接、如何兼容原有接口,成为研发攻关的核心。在通信接口方面,需寻找一个“翻译”,既能“听懂”国产化系统的“语言”,又能“听懂”其他设备的“语言”,实现联动通信。为此,公司组织多轮试验和逐一验证,最终找到最优适配方案,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截至目前,搭载国产化系统的10号线车辆安全运营里程已超过2.2万公里,运行状态稳定。
国产化系统应用后,10号线电动客车牵引辅助电源系统优化效果显著。更轻量化,关键设备重量更轻,有利于列车运行节能;更智能化,全面采用以太网维护接口,并可扩展至客室电器柜内,大幅提升检修效率;更强的可追溯性,高性能控制单元具备事件记录功能,可持续保存一周以上环境数据,数据存储能力更强;更高扩展性,辅助电源系统容量由160kVA提升至180kVA,满足新增设备需求,并采用蓄电池充电机替代原整流装置,显著提高充电可靠性与电池寿命。
据介绍,下一步,相关研发、生产与试验经验将推广至更多线路,为车辆关键系统国产化提供示范样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 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