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布局!这一新机构,落地西部大省
政知见 2025-10-16 11:27

10月14日,“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在成都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这是全球核聚变科技和工程领域参与最广、影响最大的专业性国际会议。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

张国清提到,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协同开展聚变能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23年10月发起,旨在强化国际共识,推动各国核科技产业界及公私营机构加大投入,加快聚变能工程示范和商业应用进程。首次部长级会议于202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

什么是聚变能?

大家都知道,核能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正成为未来基荷能源的核心选项,也是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有报道称,2050年后,随着能源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与技术突破,核能技术将进入“多元化竞争”阶段。

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聚变指带电的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氚,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聚合,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能量的过程。聚变能是最有潜力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重塑全球能源发展格局。

张国清表示,聚变能“是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发展方向”。

核聚变优点明显。比如,其所需的氘、氚等燃料资源在地球上的存储非常丰富;再比如,不产生温室气体和长时间放射性废物,能有效解决目前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此外,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巨大,是目前已知的所有能源形式中最高的,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等化学反应的最大功率要平均多释放四五百万倍的能量。

我国正在从全球聚变领域的跟跑者变为领跑者。张国清提到,中国“推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探索从基础科研有序迈向工程实践”。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国盛对外表示,“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可控核聚变,目前正处于从物理研究逐渐走向工程化的阶段,预计2045年到2050年实现核聚变的商业化。”

“可控”二字至关重要。与“不可控”核聚变——氢弹爆炸不同,可控核聚变关键在于将聚变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稳定控制、安全利用。

虽前景广阔,但也存在关键技术难题、实验安全性、商用高成本等问题。面对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立破解所有难题或独享一切创新成果。

张国清表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协同开展聚变能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安全规则与标准制定实施,深化交流交往与互学互鉴,推进聚变能治理更加公正合理、发展更加普惠包容、合作更加开放有序。”

此次会议的举办地是在四川。

四川是核工业与核技术利用大省,是我国核能发展的重要策源地,集聚了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布局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电磁驱动聚变等大科学装置。

王晓晖说,我们愿与大家携手共闯技术“无人区”、共建产业“生态链”、共织安全“保护网”,共同点亮核能事业的皓月星空,破解聚变转化的成功密码,开启未来能源的逐梦征程。

10月14日,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

当地媒体称,此举标志着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实现显著跃升,将为成都建设全球聚变能源创新高地、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注入动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 马晓晴

相关阅读
全球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4
"人造太阳"照亮资本赛道:可控核聚变曙光下 A股"能源新星"迎来成色考验
财联社 2025-06-08
原子能法草案二审 应急保密双升级筑牢核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7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可控核聚变将成四川核领域对外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四川日报 2025-04-27
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双亿度”!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再突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28
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强调核能合作 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06
能量奇点“洪荒70”实现等离子放电 完成工程可行性验证
财联社 2024-06-19
在成都“造太阳”的人:他从“核”点亮人类终极能源梦想
成都商报 2023-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