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通州区发展改革委和通州区工商联主办的“四区企联动 齐聚副中心”2025年“四区结对”主题活动在通州区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今年以来,从西城、朝阳、海淀三区迁入通州区的企业达到3000余家。
通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四区结对”机制建立以来,各兄弟区积极向通州区推荐优质结对项目,一批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通州落地生根,“中心城区培育孵化、副中心承接发展”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今年以来,通州区积极促进结对项目发展,结合副中心“6+3”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加强与市级部门、三区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主动对接交流,寻求产业合作机遇,开展了20场多种形式的四区结对活动,并吸引一批优质资源汇聚副中心。今年以来,从西城、朝阳、海淀三区迁入企业3000余家,其中鹿客科技、春医数科、蓝海华业、康威视通、思维飞动等一批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通州区落地,产业功能互促效果明显。
“自我们与通州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落地推进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通州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所下的‘实功’。我们将聚焦通州区商务经济集群化发展和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具体目标,积极参与到通州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进程中。目前,我们正稳步推进向通州区引导和聚集资源,包括谋划将我们的核心企业迁址到通州、在通州新设科技产业发展公司等多个主体、引导生态合作伙伴落户通州等举措,作为我们投
资通州、服务通州、扎根通州的开始。 ”首金商集团有限公司总监陈佳琪介绍,该公司在2025年7 月份与通州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步,该公司还将立足通州,加大对通州的资源投入力度。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四地还拓宽结对协作领域,围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广泛开展对接交流。例如:2025年,通州区教委与朝阳、海淀、西城区加强合作办学,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共有50所中小学与西城、朝阳、海淀三区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共同打造了“五个一体化”合作模式;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漷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朝阳医院对接,玉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开展专题培训、健康咨询、联合会诊、知识讲座等结对共建活动,次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经验交流、跨院对接交流,进一步拓展资源对接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通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州区已连续五年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建安投资总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市榜首。今年依然保持千亿级投资规模,推进456个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当前,副中心正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通过承接308项市级赋权,实现了“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此外,通州区迭代升级了“运河英才”计划,构建起覆盖人才“安居+乐业+成长”的全方位、多层次支撑体系,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坚实的保障。未来,通州区将深化结对交流活动,开展联合招商、互访互促等多种形式的结对活动,推介展示副中心优质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政策以及丰富的承载空间,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副中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 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