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戏剧永恒艺术讲座——《哈姆雷特》创作分享会10月11日下午在首都剧场举行,院长冯远征携主演及主创一道分享幕后故事。其中哈姆雷特的扮演者郑云龙表示自己第一次接触《哈姆雷特》还是人艺青年演员年度考核时,但那一次忘了很多的词,“远征老师不在,他如果在,忘得会更多”。
冯远征则透露,最早跟郑云龙接触时,就曾经跟他说,“你未来可以演哈姆雷特。”但让郑云龙没想到的是,进剧院后的第二部戏竟然就是《哈姆雷特》,“其实自己还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于是,当听到远征院长用“天选哈姆雷特”来形容自己时,郑云龙称“崩溃了”,眼下已经演了20场,至今想起排练初期读剧本阶段,他每天晚上回家顺一遍自己的词就要两个小时。
在郑云龙看来,让这个戏走近观众的方式就是“放大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设定的一个主题就是‘放大的个人选择’,事业与爱情、亲人与爱人,勇敢与懦弱、爆发与隐忍,最后就是生存还是毁灭……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选择,做了选择就要去承担。”“我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在剧组,莎士比亚的经典台词在生活中常常会用到,郑云龙说,这就是好的剧本带给演员的净化和升华。
而被观众称作舞台高光的几个瞬间,其实也都是不经意或随手为之,装灯具的笼子,《骆驼祥子》组的衣服架子,音响设计找来的代用笛子,最后都成就了哈姆雷特最好的样子。至于编辫子头皮疼不疼,郑云龙忍不住夸赞了剧组的创作氛围,“很多尝试都能得到100%的支持。最早我和远征老师提出想尝试脏辫造型时,他很支持。我以前没有尝试过,而脏辫又能成为角色纠结、挣扎、拧巴等内心的外化。远征老师怕我疼,让我烫头,但其实一点都不疼,有时造型就是表演的一部分。”
最后,剧组现场集体还原剧中重要道具三色堇叠纸,叠法是属于冯远征儿时的手工记忆,郑云龙等人也将叠好的三色堇抛向天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 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