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音乐制作人于飞与国际著名作曲家Neal Acree等人共同打造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片尾主题曲《万丈星辰》及20首原创配乐已正式上线,以其融合国际视野与东方神韵的独特风格,为观众揭开了这部动画作品的听觉帷幕。

创作伊始,一场为期两天的线上会议至关重要。于飞、作曲家Neal Acree与易中天及导演、制片团队齐聚云端,共同为“三国的星空”定下音乐基调。“那是一次深度碰撞,”于飞回忆,“我们逐段分析参考音乐,探讨如何平衡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交响乐,如何让音乐既气势磅礴又忠实于历史感。”其间,易中天提出一个关键建议,“故事85%发生在河南,始于洛阳,主题音乐应融入豫剧旋律作为动机。”最终,这个从中原沃土中生长出的音乐动机,不仅贯穿全片配乐,更发展成为片尾由胡夏倾情演唱的主题曲《万丈星辰》。
影片中几处“有源音乐”,即有乐师现场演奏的客观音乐,堪称音乐与叙事、动画表演结合的匠心体现。为呈现袁绍大营中舞女表演的场景,易中天建议使用汉乐府《陌上桑》。“我们邀请北京爱乐合唱团的孩子们演唱了这首古曲,”于飞说,“歌声与舞女脚踝铃铛的节奏相和,古意盎然。”而在汉献帝刘协求雨的段落中,易中天特别强调末世的萧条感,希望音乐“不要太华丽”。“为此,我们的打击乐团特意挑选了一批音色喑哑的‘破鼓’进行录制。”于飞解释道,“这种独特的质感,精准传递了时代末路的悲怆。”曹操与袁绍会面宴席上的音乐,则需要表面助兴,内藏锋芒。“音乐情绪要暗中跟随两人对话的机锋与剧情发展,”于飞表示,“是古乐老师们的专业,让这场戏的动画与音乐完美的贴合。”为了还原历史听觉,团队还寻得了珍贵的丝弦古琴。“与现代钢弦古琴的清亮不同,丝弦的音色更为朴拙、温润,带我们听到了更接近东汉时期的声音。”于飞说。
由Neal Acree创作的20首原创配乐,构建了影片的宏大声音宇宙。于飞盛赞这位合作伙伴,“Neal完美地消化了豫剧动机,并发展出既磅礴大气又充满叙事层次的旋律。”在编曲中,古琴、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音色被巧妙融入现代交响乐织体,空灵、悠扬、紧张、辽阔、恬静、磅礴等多元风格共同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三国画卷。
而这一切音乐情感的积累,最终在片尾主题曲《万丈星辰》中得到升华。“胡夏的演唱堪称完美。”于飞不吝赞美,“他就像‘行走的调音器’,用清澈而高亢的嗓音,唱响了那片英雄辈出的璀璨星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 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