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晚,历经近三年精心筹备打磨的青春版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正式开启为期三天五场的公演。该剧改编自杨沫先生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音乐剧的艺术形式,让沉淀了八十载的青春理想与时代信仰,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
将50万字的长篇小说浓缩成一台140分钟的音乐剧,挑战极大,但剧目从剧本、导演、音乐、舞美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符合当代审美与现代语境的大胆突破,力求与一代代青年共勉与共情。出品人、总导演、编剧甲丁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音乐传递文学的魅力,并深入挖掘原著中人物内心的“伏笔”,赋予角色更为立体、人性化的解读。
音乐剧《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的人生抉择为主线,刻画了她在卢嘉川代表的信仰之光、余永泽象征的利己之途以及胡梦安追逐的名利之道之间的徘徊与最终觉醒。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成长史诗”,更是大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如何定向人生的宏大命题。甲丁导演强调,剧中交织着对理想的“敬爱”、对自由的“挚爱”、对家国的“深爱”以及种种复杂的情感纠葛,旨在与每一位观众的生命体验产生“共鸣”。
音乐剧版对经典人物进行了符合当代价值观的重新塑造,林道静被赋予“独立女性”的特质,她不依附、不困于现实,以自身志向注解人生;卢嘉川则成为“逆行者”的象征,是黑暗中追光而行的热血青年代表;余永泽与胡梦安则分别折射出“精致利己主义”与权力欲望的复杂人性。这种设定使历史人物与当代青年之间建立起深刻的“共情”桥梁。
本次演出汇聚了强大阵容,歌唱家曹芙嘉首度挑战音乐剧,饰演林道静,她表示,“希望大家通过我的演绎,能看到一个纵向、多维、饱满的人物形象。”歌唱家王凯饰演的卢嘉川,以其高亢声线与真挚表演,让人印象深刻。“饰演卢嘉川的过程让我想起了我在大学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王凯说,“卢嘉川为了心中的理想,拼尽所有的力气,燃尽自己最后一道防线。他是林道静心中的那道光,是她一直追求的梦想。”两位主演和高天鹤、陆艺火等一众优秀音乐剧演员联袂,为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音乐风格上,该剧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尝试。作曲何琪介绍,音乐创作着力于与当代青年建立链接,曲风上大胆融合“重金属”与“古典乐”特质,既有《青春中国说》《我是怒潮》等高燃唱段引爆全场,亦有《两同心》《心·问》等温婉旋律直抵人心。特别是《选择》中的四重唱,高潮迭起,配合现场乐队与全向声环绕音响,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导演手法上运用多时空交错、多空间演绎的“平行蒙太奇”,舞美设计则以“人生十字路口”为创意核心,将“倒映”“镜像”“悬浮”等造型样式运用于舞台之上。多媒体设计注重“情绪渲染”,结合具象与意象的构图,通过局部放大与色彩夸张,外化人物内心世界。演出尾声,角色们高举旗帜回望观众的一幕,将台上台下的情感融为一体。
音乐剧《青春之歌》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创研基地创作项目,并入围“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新锐大戏板块,剧目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监制,北京甲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悉,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完成国庆档的演出后将开启全国巡演,并陆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公演。
供图/甲丁文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 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