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届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场,都活跃着一批默默奉献、辛苦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把节假日的休暇时间、把自己青春热情,在十一中国网球公开赛举办期间放在了国家网球中心,把为运动员、球迷、观众服务当作自己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把中网赛场作为走入社会前的大课堂,同时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经验,历练成长。无论是与球星们的近距离接触,还是与球迷、游客的相互交流,这一段在中国网球公开赛担任志愿者角色的时光,都会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段宝贵财富。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雨积就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这次中网志愿者的经历当中,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获得了一次直接为奥运冠军、中国一号女单郑庆文服务的机会,这让他充满了自信,感受到了超级明星的魅力,也为自己能够帮到郑钦文而感到自豪。李雨积处于今年志愿者服务岗位的功能组,他的职责就是在更衣室、健身房等区域,负责解决参赛球员们在这些功能区遇到的问题,并保证饮用水、毛巾等日常用品的充足供应,拾遗补缺。这个工作需要志愿者细心细致,时刻保持极高的责任心和耐心,看似只是生活小事,却也非常重要。李雨积说,几天前在他当班之时,恰巧遇到了郑钦文因为未带运动员证件而无法进入更衣室,李雨积发现之后连忙与团队成员及时协调,帮助郑钦文完成了登记等流程之后顺利进入了更衣室。虽然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儿,却让李雨积倍感兴奋,因为他终于在现实中近距离接触到了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网球明星、奥运冠军,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了她,这令李雨积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自己最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
李雨积说,他不后悔选择牺牲十一假期投入到中网的志愿服务中来,“能够参与到中网这样的国际赛事中来,对我自身来说就是一种放松和享受。我们的志愿者群体主要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大学生,大家通过灵活的排班制度,既保证了学习的进度,又充分履行了志愿者的职责。在志愿服务当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团队氛围特别好,大家因为对网球的热爱而走到一起,共同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大三学生文晴的岗位是观众服务助理,她在帮助观众、球迷和来到国家网球中心的游客的志愿服务中感受最深的是球迷们对网球的热情。文晴说,她在园区巡场时碰到了一对从广东专程来北京看中网比赛的球迷夫妇,他们二人是克服了台风天气带来的困难飞来北京的。文晴说自己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些球迷对网球、对中网的热爱,她也热情解决了这对球迷遇到的问题,还邀请和指引他们参加了园区内的活动。文晴告诉记者,她已经考取了网球三级裁判证,今后还将会更多地投入到与网球有关的各类活动中来。
李雨积和文晴的志愿服务经历,只是中国网球公开赛志愿者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用青春和奉献,为这场网球盛宴增添了光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编辑/ 王帆 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