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国庆与中秋“双节”临近,进入非法穿越高发季,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联合森林公安等部门提前部署、严防死守,将“严防非法穿越,加大执法力度”作为“双节”期间重点管控任务。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曾劝阻多起非法穿越行为,更是在鳌山区域清理出30余袋垃圾。
驴友踩出“野路”导致高山草甸退化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非法穿越正在撕裂秦岭的“生态屏障”。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秦岭核心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熊猫、羚牛等濒危物种,更依赖这片净土生存。
而非法穿越者的“任性”,正成为最直接的伤害源。驴友踩出“野路”,导致高山草甸退化、土壤流失,恢复周期长达数十年。随意丢弃的垃圾(包括难以降解的露营装备、食物残渣)渗入冻土层,污染水源。夜间扎营的灯光、噪音会惊扰珍稀动物栖息,甚至迫使它们迁离原居地。违规使用明火(如烧烤、烟头)在干燥的秋季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此外,非法穿越所导致的迷失、低温、高反、跌伤等不安全事故频发,给个人、家庭造成巨大伤痛,给国家公共救援资源造成重大损失。
鳌山区域清理出30余袋垃圾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曾劝阻多起非法穿越行为,在鳌山区域清理出30余袋垃圾。更令人揪心的是,一名擅自进入核心区的驴友因失温昏迷,救援人员冒着大雨搜寻了20余小时才将其救出。
北青报记者查询太白山保护区管理局今年发布的相关信息发现,仅仅今年,保护区就救援并处罚了多名非法穿越者。今年2月,两名驴友未经许可擅自非法进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困,后保护区成功解救了两人,随后两人均被罚款3000元。同样是2月,孙某擅自非法穿越鳌太线,失联长达10天,后孙某获救,执法人员对孙某作出罚款5000元的林政处罚决定。
为了应对非法穿越等违规行为,今年“双节”期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已启动“立体防护网”,核心区、缓冲区、登山口监控视屏全部启动。 在原有黄柏塬23公里、嘴头马台沟、桃川路平沟、厚畛子铁甲树、高山区小文公5个值班点的基础上,增加鹦鸽羊皮沟、厚畛子龙洞沟、桃川保和沟3个值班点。于9月30日开始,以堵截劝返和林政执法任务为主。“逢人必查、逢车必检”,严禁携带登山装备、露营工具进入非开放区域。保护区林政执法大队、森林公安组成联合巡查队,对违规穿越者依法处罚(依据《自然保护区条例》,可处100元-5000元罚款)。 在鳌山、拔仙台等重点区域增设临时救援点,配备专业装备,但非法穿越引发的救援,费用由当事人全额承担。
相关背景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太白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其所反映的地理、气候、植被、生物、水系之南北分界特征,在太白山区的体现最为明显。因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独一无二,是秦岭乃至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代表的地区。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此前发布的信息介绍,“鳌太线”是指由秦岭第二高峰鳌山至主峰太白山的一条徒步线路,海拔在3400米以上,整个穿越过程行走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间,高强度和高难度的线路、极其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气候,加之无通信信号,极易造成体力透支、高原反应、身体快速失温、迷失方向、人员失联等,可以说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鳌太线”处于太白山保护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沿线分布有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60余种,这些植物对生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被破坏,必将无法恢复。这里还分布着血雉等各种高山鸟类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夏季活动、觅食的地方。“鳌太线”上被驴友称为2800米营地的地方,是秦岭山脊海拔较低的一个豁口,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是大熊猫唯一有可能从南坡海塘河迁移到北坡白云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为活动会对大熊猫迁移造成极大的威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 李涛
校对/ 李建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