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莫让“私域”成为坑害老人的法外之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5 19:50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一种以“扫码领鸡蛋”为诱饵,将老年人引入微信群后开展私域直播,通过虚构品牌、炒作“神药”、演绎“狗血”剧情等手段牟利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这些藏身于微信群聊深处的直播间,正利用其隐蔽性特点,悄然演变为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的“法外之地”。

私域直播作为一种依托自主可控私域场景的直播形式,本可成为精准服务用户的有效工具。然而当它“瞄准”老年群体时,其封闭性、强互动性却成了不法分子规避监管的“保护罩”。从诱导入群到“花式卖货”,从伪造“中字头”企业到编排离奇剧情,这套经过精心设计的套路涉嫌虚假宣传,无形中侵蚀着老年人对数字世界的信任基础。

这类乱象的滋生,暴露出当前对私域空间监管的滞后与乏力。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私域直播分散于无数个微信群中,其主体隐蔽、内容私密、传播链封闭,使得常规的监管手段难以有效覆盖。而老年人信息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维权意识不足,让他们成为这些“暗处”交易的主要受害者。当“法外之地”形成,损害的不仅是老年人的钱财,更是他们对社会诚信体系的信心。

治理这一乱象,首要在于织密监管之网,让“私域”不再“法外”。监管部门需创新监管方式,探索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对私域直播的有效监测。同时,要压实平台责任,明确微信等社交平台对其生态内经营活动的管理义务,建立便捷的投诉举报渠道。此外,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执法,形成治理合力,对这类往往跨地域开展的违法犯罪活动给予精准打击。

法律也需及时亮剑,为老年人筑起坚实的防护屏障。当前,应加快完善针对银发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私域直播等新业态的权责边界。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制定高位阶的专门法律,对针对老年群体的欺诈行为设立更严厉的惩处条款,让不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

当然,再完善的法律和监管都难以完全替代家庭的守护。相关案例中,一个令人深思的细节是,许多老年人直到子女发现时才意识到自己受骗。在数字时代,子女的关心和陪伴依然是老年人抵御风险的最重要屏障。日常的沟通交流、耐心的数字技能辅导、及时的风险提示,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安全网。

我们需要共同营造一个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数字环境。这既需要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也需要社会关怀的“软支撑”。社区可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识别网络陷阱的能力;企业应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安全产品和服务;媒体则要加强舆论引导,曝光典型案例,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

当父母长辈在数字世界中步履蹒跚时,我们不应让他们独自面对暗藏的风险。只有法律、技术、家庭、社会共同发力,才能彻底铲除“银发陷阱”滋生的土壤,让老年人能够安心、安全地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莫让“私域”成为“法外之地”,这既是对监管智慧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社会良知的叩问。

文/高低

编辑/ 胡克青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整治私域直播乱象重在避免“因私生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6
北青快评|莫让“无薪试岗”沦为法外之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5
纵深话题|别让银发经济沦为坑老经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30
北青快评|谁在为直播间“神药”大开方便之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3
防范私域直播间诱导老年人购物!权威提示来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2
私域直播不能成为养老诈骗温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09
北青快评|让药品追溯码成为保障用药安全的利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11
北青快评 | 老人更信任主播,子女该自找原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