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义谬误》出版:当我们谈正义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3 19:30

现代人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正义?为什么追求正义的好动机总会带来坏结果?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理解正义这一“切身之问”,中信出版集团与先知书店于近日联合主办了题为“为什么好动机,经常带来坏结果?——索维尔《社会正义谬误》新书分享会”。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伦理学家何怀宏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毛寿龙老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李钧鹏老师三位思想界的知名学者与书友共同探讨了正义的复杂性及其所面临的误区,并透过索维尔的新作《社会正义谬误》解析了现代社会中的正义盲点。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三位学者与在场书友们围绕着“正义的定义”“实现正义的重要机制”“以及现代人应该持有的正义观”等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以下是分享会中的精彩观点与思辨。

正义看似易懂,其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哲学内涵。甚至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也是人们对于正义产生广泛争议的原因之一。因此,三位与会嘉宾——李钧鹏教授、何怀宏教授和毛寿龙教授,首先从各自的学术视角探讨了“正义”的不同层面。

何怀宏教授深入探讨了“正义”这一概念的深刻性。他认为,正义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更应当被视为一个具体的制度问题。而某些追求“社会正义”的方案,之所以会酿成更大的不正义,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个体自由。毛寿龙教授则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正义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他强调,很多关于正义的争论源于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脱节。比如传统社会中诸如平均主义等正义观,适应的其实是小规模、封闭的社群,而现代社会的正义则应更多关注产权、自由和自愿交易等社会运作的基本原则。李钧鹏教授更结合自己多年的读书经历和社会学视角,详细讲解了《社会正义谬误》中提到的“社会正义”的几种常见误区。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道德悖论:为了实现所谓“更高尚的正义”,一些人主张牺牲程序正义和个体权利。这种思维方式背后隐藏着一种“道德优越感”,即认为某些人或团体有能力为他人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替代常规的社会协调机制。然而,三位教授在分享会中一致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存在严重的认知盲点。其背后的问题其实是“对正义手段的曲解”。何怀宏教授强调,在追求正义时,手段的正当性不容忽视。仅仅目标高尚不够,正义的实现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来达成。

李钧鹏教授进一步引用了卢梭的例子,批评卢梭虽然提出了理想的社会蓝图,但忽视了现实世界的约束。毛寿龙教授则警告,必须谨慎区分不同的手段与实际结果,避免陷入虚假理想的误区。他指出,现实中的“正义”最容易因被操控,背离了最初的目标。

毛寿龙教授在总结时提到,索维尔思想中最为珍贵的部分,是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清晰认识。他指出,真正的正义也正如《社会正义谬误》中所强调的,不是追求完美的社会,而是承认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传统制度和规则并非完美无缺,但它们承载了无数代人的实践智慧,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

本次活动选在了先知书店内的“文华空间”举行。作为先知书店2024年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化平台,文华空间已成功举办近百场活动。它不仅推动了学术与文化的交流,拓宽了书籍的传播渠道,更通过深入的议题研讨,旨在推动广大学人们观念的提升。未来,期望类似的公共思想交流平台和活动越来越多,为社会注入更多理性的思考,也为迈向更加公正的“明天”贡献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 贺梦禹

相关阅读
把脉网络悬疑剧的类型深耕与创新实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3
当我们谈论DeepSeek时,是在谈论什么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5-02-07
生活|当我们谈论上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素人非虚构作品《我在上海开出租》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最高检谈《第二十条》:还原真相源于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人民日报政文 2024-02-25
“其实我就是一名战士” ——也谈我的父亲臧克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5
别史|“其实我就是一名战士” ——也谈我的父亲臧克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5
一年出版10本,韩炳哲为什么这么多人读?
红星新闻 2023-11-02
历史|观政治,明得失 当我们谈论“西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