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毛振华:宏观政策面临三大“灰犀牛”挑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8 11:53

近期,在港大北京中心一周年《What's next——变革中的机遇与出路》研讨会上,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发表题为《中国宏观政策:如何应对“黑天鹅”与“会犀牛”?》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内外多重挑战,短期来看有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两大“黑天鹅”冲击,中长期来看有债务风险、潜在的通胀压力、大国博弈等三重“灰犀牛”风险。毛振华教授建议,宏观政策应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灵活巧妙地妥善处理风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毛振华在演讲中指出,“灰犀牛”之一是债务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使我国经济得到了错峰发展的难得机遇,但“债务-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导致债务风险逐渐累积至高位,截至目前,我国非金融部门总债务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于全球第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债务风险加速暴露,地产债务“灰犀牛”已经从浓雾中显现,离我们越来越近。去年3季度以来,多家房企发生信用违约事件,其中不乏头部房企。在房地产行业债务风险处于高位、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已经大于其带动效应的背景下,推动其债务风险的缓释、减轻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房地产行业关联面广,涉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众多企业,具有准金融属性,是居民财富的主要载体,且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地方广义财政的重要组成部门,推动其债务风险的缓释仍需防范其风险的传导和扩散。若处置不当,地产领域的风险可能向金融体系和其他领域传导,甚至导致系统性风险。

“灰犀牛”之二是潜在的通胀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在长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依然保持了较低的通胀水平,这导致传统货币理论有关“更多的货币追逐同样多的商品,终会导致通货膨胀”的观点受到冲击。近期,在持续高企的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已经开始提高利率和缩表。我国在金融危机后也经历了长期的量化宽松过程,虽然当前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尚处于可控范围,但仍需警惕长期累积的通胀压力在未来某一时点集中爆发。

“灰犀牛”之三是大国博弈。当经济问题、贸易问题需要服从军事和政治博弈的时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相较于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拜登政府采取的“小院高墙”和“盟国策略”对于我国长期经济发展造成的潜在威胁更加严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 樊宏伟

相关阅读
关乎经济形势、宏观政策、汇市、资本市场等,潘功胜重磅发声
澎湃新闻 2025-01-13
提高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经济日报 2024-07-31
证券时报:2024年宏观政策十大看点
证券时报 2024-01-02
国有四大行董事长密集发声:支持地方缓释偿债风险,助力纾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
澎湃新闻 2023-12-07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助力纾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
新华社 2023-12-06
宏观政策“加力”效果显现 工具箱“后手”可持续施力
上海证券报 2023-09-20
多项数据改善 宏观政策合力有力有效
上海证券报 2023-09-12
警惕房地产市场“灰犀牛”冲击家居业
消费日报 2023-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