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展出战国至现代600余件民间传统银饰
中国新闻网 2021-01-26 11:08

“如银岁月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26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从春秋战国到现代,600余件传统银饰串联起中国民间银饰的发展脉络。

这些纵贯2300余年的银饰,来自山西博物院、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它们代表着中国各时代的女性审美,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民俗和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山西晋商名满天下,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随着晋商的壮大发展,种类繁多的民间银饰逐渐成为身份和富贵的象征。

“彼时,山西商人积聚了大量财富,由此带来民风之变,银饰的制作逐渐遍布城乡,并形成明显区别于京、闽、徽、苏、赣、广、藏等地的‘晋工’。”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军介绍。

梁育军介绍,山西银饰制作大气厚实且讲究细节,在工艺上,“晋工”银饰喜用高浮雕、深剔地,善以烧蓝、点翠等强化装饰效果。

本次展览通过6个单元,对人类用银历史进行回顾,展出明清时期种类繁多的银饰,包括头饰、项饰、挂饰及手饰。其中,四股钗、“双尖”大扁簪、宫锁、蝴蝶锁、葫芦形银事件儿等极具地域特色。

中国银饰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考古发现的最早银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的夏代银鼻饮。东周时期,鎏银器物和错银器物大量涌现。北魏之后,中国与游牧民族和外来文化的接触成为常态,此时出现的金银器充满异域风格,且几乎均为贸易或进贡而来。

文/胡健

编辑/ 倪家宁

相关阅读
279件古希腊珍贵文物在国博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山西壁画遇见北京798”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6
邂逅多彩大明 百余件万历时期文物精品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27
190余件叙利亚文物山西展出 中叙开启跨时空“对话”
中国新闻网 2023-04-19
120余件近代儿童传统服饰在沪集中展出
中国新闻网 2022-12-22
景德镇展出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
中国新闻网 2022-10-25
江西景德镇展出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
中国新闻网 2022-10-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