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在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有所居专场,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飞介绍,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十四五”期间北京已实施老旧厂房更新项目300余个、重点产业园区提升12个;完成西单、王府井等40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推出亮马河、清河、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等标杆项目,不断营造花园城市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新场景。
发布会上,王飞介绍,五年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深入实施《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积极探索超大特大城市在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阶段的更新路径,打造城市更新“北京样板”。
北京重点实施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8类重点任务。加大老旧低效房屋修缮和功能再造力度,开展核心区平房院落保护更新、危旧房屋改建、老旧低效楼宇改造等7项任务,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老楼加装电梯、老旧电梯更新等5项任务。围绕完整社区建设,打造基本服务与多样性需求协同覆盖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展老旧街区改造、老旧商圈改造、老旧产业区腾笼换鸟等6项任务,推动老城区功能优化、业态升级、活力提升。
王飞介绍,“十四五”期间已累计实施市属老旧小区改造7800万平方米,完成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9700余户,启动实施危旧房改建104万平方米,全面推进D级危楼解危。比如,西城区桦皮厂8号楼通过“原拆原建”探索危旧楼改建新模式,采用混凝土模块化建造工艺和数字技术,只用三个月就将“老房子”成功改造成“好房子”。目前还有一批模块化改造危旧楼开建,标志着技术走向成熟推广,未来将有更多居民在“好房子”中享受新生活。
王飞表示,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十四五”期间北京已实施老旧厂房更新项目300余个、重点产业园区提升12个,支撑清华国重、火箭大街、氢能示范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落地;完成西单、王府井等40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引导业态升级、挖掘新消费潜力;推出亮马河、清河、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等标杆项目,不断营造花园城市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新场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北京还持续打造国家会客厅、城市会客厅等国际交往活动场所。焕新后的隆福寺文化空间、前门大街、崇雍大街已成为展示首都形象、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新名片”。
北京中轴线申遗集中连片带动了老城区整体保护。北京持续做好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推动整院腾退,成片更新。恢复老街、胡同、四合院独有城市肌理,探索活化利用新路径。持续推进城南行动、京西转型,南中轴博物馆群加快建设,首钢工业遗存焕发新活力,推动“京西八大厂”全面复兴,实现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的有机融合。
首都之窗记者李磊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