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研学日记 | 十堰研学之旅,处处是惊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5 07:11

微信图片_2025-11-15_072258_272.jpg

徐锦弘

作为今年从北京出发的专列研学首发团,这趟十堰之行,每一天都充满新鲜和感动,不管是看到的风景,还是学到的知识,都让我记在心里。

刚到丹江口那天,一下车就看到一群穿着校服的十堰学生站在站台,手里举着“欢迎北京研学团”的小旗子,看到我们过来,他们笑着挥手,特别热情。之后我们在广场上举行了开营仪式,老师站在台上说,这是今年的专列研学首发团,希望我们能在十堰好好学、好好看。风吹着旁边的彩旗,耳边是大家的掌声,我心里一下子就期待起来,觉得这趟旅程肯定会很特别。开营仪式结束后,我们去了丹江口水库,站在岸边望去,水特别清,远处的山连在一起,像画一样。我们跟着向导走在观景步道上,听他说这水库里的水要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送到北京、天津这些北方城市,甚至我们家里喝的水,说不定就来自这里。当时我还蹲下来,看着水里的波纹,突然觉得平时随手拧开的水龙头里的水,原来这么来之不易,以后再也不能浪费水了。

去武当山那天,我们很早就出发了。这里最让我惊讶的就是“一柱十二梁”,一根柱子竟然撑着十二根横梁,老师蹲在旁边,用手比画着给我们讲:“你们看,古人没那么多先进工具,却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既省材料又稳固,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围着那根柱子看了好久,都忍不住感叹。下午学太极拳的时候,老师先给我们做示范,动作慢慢的、柔柔的,然后手把手教我们摆姿势,我一开始总把“云手”的动作做错,老师就站在我身边,一点点调整我的胳膊和脚步,还笑着说“别急,跟着呼吸来”,练了一会儿就觉得身体特别舒服。

到了晚上,“武当一梦”演出开始,灯光一亮,舞台上的演员穿着古装跳着舞,背景是武当山的云雾,特别美。最震撼的是无人机和烟花秀环节,几百架无人机在空中飞,一会儿排成武当山的轮廓,一会儿变成太极图,最后突然拼成了“京堰研学、惊艳之旅”八个大字,我们全班都欢呼起来,手机举得高高地拍照,那一刻觉得特别骄傲。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里,我们走了好几个展馆。有个展馆里放着缩小版的工程模型,里面有大坝、输水渠,还有水流的灯光效果,教授指着模型给我们讲:“这个工程建了十几年,工人叔叔们在工地上住了好多年,才让北方人们喝上了长江水。”

还有一个展厅里,挂着很多建设者的照片,有的戴着安全帽在大坝上测量,有的在工棚里吃盒饭,看着这些照片,我好像能想象到他们辛苦工作的样子。下午去轻食品产业园,我们走进饮料生产车间,隔着玻璃看到机器把丹江口的水和水果汁混合,再装瓶、贴标签,最后变成一箱箱饮料,工作人员说这些饮料会卖到全国各地,原来丹江口的水不仅能喝,还能变成这么多有用的东西,太神奇了。

去东风汽车厂那天,我们先到了博物馆,里面摆着好多老汽车,有一辆绿色的卡车,教授说这是东风最早生产的车型,当时条件特别差,工程师们在简易的厂房里画图、组装,加班到半夜是常事。他还指着一张黑白照片给我们看:“你们看,这是当年的生产线,只有几台简单的机器,现在我们有了全自动生产线,能造出更先进的商务车、新能源车。”后来去商务车展示中心,我们看到一辆刚造好的商务车,工作人员打开车门,让我们看里面的座椅、仪表盘,还演示了智能驾驶的功能,我坐在副驾驶座上,觉得特别酷,原来中国汽车工业从一开始的艰难,发展到现在这么厉害,太让人自豪了。

最后一天去郧阳恐龙蛋国家地质公园,一进门就被展厅里的恐龙模型吸引住了。有好几米高的霸王龙模型,嘴巴张得大大的,爪子往前伸着,好像下一秒就要动起来,我们都忍不住围着它拍照。跟着讲解员往里走,最让我震撼的是两个特殊的恐龙蛋展品:一个是中国直径最大的恐龙蛋化石,比我两只手合起来还大,外壳上的纹路还能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是一窝恐龙蛋化石,里面整整排列着十几枚恐龙蛋,讲解员说这是目前发现的同一窝数量最多的恐龙蛋之一,能想象到恐龙妈妈当时守护在这里的样子。我们凑在玻璃展柜前看得入迷,讲解员还跟我们说这些恐龙蛋化石有上亿年的历史,是科学家研究恐龙生活的重要线索,听着这些知识,我觉得特别神奇。晚上的闭营集体生日会,老师买了大蛋糕,点上蜡烛,我们一起唱生日歌,还轮流说这几天的感受,有人说最喜欢武当山的无人机表演,有人说觉得南水北调工程太伟大了,我看着大家笑着、说着,觉得这趟研学真的太值了。

这五天的研学,十堰的学生热情迎接我们,政府安排的行程也特别用心;老师和讲解员不管是讲知识,还是带我们活动,都特别有耐心。我不仅看到了丹江口的清水、武当山的美景,还知道了南水北调、东风汽车的故事,学到了好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趟旅程,我会一直记在心里,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去十堰!

文/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二(7)班 徐锦弘

指导教师:徐志华

编辑/ 胡克青
校对/ 李克明

打开北京青年报APP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研学日记|石与水的千年对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5
3000万!京堰研学为啥“火”出圈?
十堰京堰协作 2025-11-14
青视觉|如此惊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4
研学日记|研学实践,拓教育新境:从“京堰研学”到“惊艳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3
研学日记|晚秋里的遇见:大坝史诗与武当韵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3
研学日记|十堰一日:寻味老字号,问道武当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3
研学日记|行走的课堂:十堰山水间的文明寻根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3
武当山下的主题教育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