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纵深话题|筑牢数字堤坝,为网络清退负面情绪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8:53

为整治恶意挑动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此次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全面排查话题、榜单、推荐、弹幕、评论等重点环节。

网络负面情绪如同病毒,社会影响不可小觑。当“读书无用论”裹挟着片面案例肆意传播,当“内卷”“躺平”的标签化叙事消解奋斗价值,当暴力美学通过AI合成技术不断突破伦理边界,这些被刻意放大的负面情绪,正在解构社会共识、侵蚀价值根基。

当前,部分社交平台、短视频与直播内容已悄然滑向“流量至上”的极端。一些账号为博取关注,不惜以身份、地域、性别为标签,强行将社会热点撕裂为群体对立的战场;有的借影视、赛事之名,煽动“饭圈”互撕、批量举报,将文化消费异化为网络暴力;更有甚者,组织“开盒”、传播血腥画面、演绎暴力剧本,以刺激感官换取点击。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个体权益,更在无形中瓦解社会信任,放大群体焦虑,甚至诱发现实冲突。

更值得警惕的是,虚假信息与情绪操控正形成产业链条。一些自媒体炮制内幕消息、伪造政府公告,利用矩阵账号批量传播谣言;有人虚构大师、专家人设,围绕就业、婚恋、教育等民生议题贩卖焦虑,进而带货卖课,将公众的不安转化为牟利工具。此类行为不仅扰乱公共秩序,更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社会的理性根基,使“努力无用”“读书无用”等消极论调获得传播土壤,形成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场域。整治行动绝非否定正常的情绪表达。新修订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区分“情绪宣泄”与“恶意煽动”,为正常舆论监督划出保护红线。这种疏堵结合的治理智慧,既守护了公共讨论的边界,又避免了一刀切对合法表达权的伤害。

平台作为内容生态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强化主体责任,完善审核机制,建立对“存疑”“争议”热点的分级研判制度,避免在事实不清时助推情绪发酵。同时,平台治理不能止于事后清理,更需前置于算法设计与推荐逻辑之中,压缩煽动性内容的生存空间。

整治负面情绪煽动,不仅是监管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平台、用户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我们应支持举报机制,抵制极端言论,以理性对话替代情绪对抗。此外,治理网络情绪乱象,最终要落脚于培育网民的媒介素养。当吃瓜群众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拆解热点事件的情绪包装,当键盘侠意识到每句谩骂都在污染公共话语空间,网络文明的根基才能真正夯实。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能成为负面情绪的垃圾场。此次专项行动不仅是对网络乱象的集中整治,更是一次唤醒文明自觉的社会动员。当每个网民都能成为情绪的“守门人”,当每个平台都成为价值的“摆渡者”,我们才能构筑起抵御负面情绪的“数字堤坝”,让清朗之风充盈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

文/徐刚

编辑/ 胡克青

相关阅读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
网信中国 2025-09-22
《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网信中国 2025-06-20
纵深话题 | 编造“直播约架”被行拘敲响法治警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6
严打八类网络乱象!中央网信办发布今年重点整治专项行动
央视新闻 2025-02-21
落实平台责任,坚决打击网络暴力
环球时报 2024-08-20
“虚拟世界”可以随心所欲?大家要谨防网络暴力!
人卫健康 2024-08-08
应为清扫“泄愤帖”建立长效机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中国新闻网 2024-0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