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一种说法|治理“职业弹幕人”需要更多“监管弹幕”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7:53

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职业水军”伪造减肥奇迹,假借“过来人”身份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属地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成为成功查办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

“职业弹幕人”就是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者雇佣“网络水军”,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话术评论,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用户评价或交易数据,来欺骗误导消费者、制造虚假流量的黑灰产从业者。“职业弹幕人”已经成了“网络水军”“网络刷客”在直播电商领域的新变种,在各大平台非常活跃。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成功查办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无异于当头棒喝,清晰界定了其行为的违法性,释放出强烈的惩戒、震慑、警示效应。

“职业弹幕人”伪装成消费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虚假、注水的好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迷惑性和误导性,容易降低消费者的戒备心理。同时,“职业弹幕”高频率滚动发布,营造出一种集体性好评的氛围,再叠加主播极富感染力的营销话术,很容易促使消费者作出冲动选择。

“职业弹幕人”弹歪了方向,弹触了法律红线,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扰乱了市场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据此,不仅直播商家利用“职业弹幕人”发布虚假评价、交易数据等信息构成虚假宣传,他们的组织者或团队也应承担虚假宣传责任。同时,其团队还可能因侵犯消费者权益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该团队刷好评的时间长,获利数额达到一定标准,虚假宣传的情节严重,还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虚假广告罪等犯罪。

治理“职业弹幕人”需要更多“监管弹幕”。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学习北京查办首案的经验,把“职业弹幕人”参与直播电商虚假宣传的行为纳入执法视野,完善监管机制,延伸监管触角,找准执法切入点,升级执法手段,掌握查处相关案件的执法技巧,力争办理更多“职业弹幕人”虚假宣传案件,形成治理的高压态势。

“职业弹幕人”往往具有注册时间短、粉丝量少、历史发言记录空白或集中在同类促销直播领域、IP地址集中等特点,“职业弹幕”则发布频率高、高度同质化甚至极端化、缺乏个性细节。相关平台应该在严格执行账号实名制的基础上,瞄准“职业弹幕”的特征,以点击量高、成交量虚高、“打赏”金额大的直播间以及头部直播间、头部主播及账号、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带货活动为监管重点,建立完善对异常弹幕信息的监测、识别、拦截系统,发现异常弹幕信息及时屏蔽,采取必要的流量限制和账号管控措施,并报告监管部门。

当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多渠道了解商品信息,在下单时多一分理性,少一分冲动。如果发现买到的商品货不对板或有质量问题时,应通过向平台反映、向监管部门或消协投诉举报、起诉等方式积极维权。只有监管部门、平台、主播、消费者多方守土有责,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直播带货乱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职业弹幕人”这样的“网络水军”、黑灰产业也才会失去滋生空间。

文/杜蒿坨

漫画/王铎

编辑/ 胡克青

相关阅读
一种说法|用数字标签破解食品信息躲猫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9
一种说法|旅游直播亟待从价格竞技场转向服务体验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8
一种说法|一眼假的超低价“奢侈品”为何有市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31
一种说法 | 会员权益不是预付式消费门店任意转卖的筹码
北京青年报 2025-07-24
纵横 | “职业弹幕人”套路当休矣
人民日报 2025-07-13
一种说法 | “爆炸桃”实为瑕疵桃,逆向追捧何以成电商风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0
一种说法 | “小切口”修法补齐液态食品监管短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25
小小弹幕危害不小,“职业弹幕人”该收手了
广州日报 2025-06-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