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戏曲文化周今秋将如约而至,9月29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主场活动。据悉,本届戏曲周设置梨园精品、梨园嘉年华、梨园传戏和城市推广四大板块,涵盖20余个活动单元、近400场演出及配套活动,全方位拓展戏曲文化影响力。
多剧种演绎“哪吒闹海”、《白蛇传》
发布会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芳介绍了本届戏曲周整体安排和亮点活动。其中主场演出将覆盖23个剧种、33家专业院团,推出众多高水平专业演出。在园博园阳光剧场,将推出“大戏看北京”暨红色主题展演,集结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等院团,上演《野火春风斗古城》《李佩先生》《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精品大戏。
园博园闽园将化身为“哪吒闹海”戏曲主题乐园,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等实力院团轮番上演多剧种版本的经典神话故事。忆江南园区将营造出如梦如幻的“白蛇幻境”,上海越剧院、江西省赣剧院、广东粤剧院和北京风雷京剧团等将连续呈现《白蛇传》的经典片段。遵义园将打造“红色经典·抗战主题园”,上演沉浸式京剧《红灯记·密电风暴》和红色经典唱段演唱会。晋中园将举办“以戏观城”古韵戏台展演,北京市曲剧团、广东粤剧院、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等院团将带来多场地方戏演出。
本届戏曲周还精心打造了“国粹典藏”名段专辑,汇聚戏曲界名家,集中展现当代戏曲人的精湛功底。该专辑将于9月25日正式登陆QQ音乐、酷狗等音乐平台,所有内容免费畅听。此外,高水准的学术活动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同步举行,聚焦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深入讨论。
戏曲主题地铁车厢、公交上线
本届戏曲周坚持文化为民、戏曲惠民,推出多项群众性品牌活动。全国大学生戏曲社团竞演吸引40余所高校参与,将于9月29日至10月2日在园博园明天剧场举行。中国戏曲票友大赛已吸引800余人报名,将评选“梨园之星”与“优秀票友”,部分优秀票友将于10月4日至5日登台展演。
为让戏曲艺术融入城市日常,创新推出地铁14号线戏曲主题车厢、12辆戏曲主题公交,自9月上旬投入运行以来,受到市民与游客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网红打卡点”。同时,园博园三号门将布置戏韵车展,在丽泽桥、高楼金站等交通枢纽设置戏曲主题灯箱,让传统戏曲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百姓日常。
“票根经济”联动丰台各大商圈
本届戏曲周积极探索“戏曲+”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推出“戏精吉市”文创集市,以“当千年风雅撞上当代戏精”为主题,邀请150余家商户入驻,集中展示、销售戏曲文创产品、国潮好物等。同时探索“票根经济”模式,联动丰台区各大商圈、特色商户与热门景区,为持有戏曲周票根的观众提供购物折扣、美食福利、景区专属权益等。
在月季园设置“戏曲+科技”沉浸体验区,运用VR、MR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戏曲空间;在五号门广场推出戏曲跨界艺术主题活动,引入智能戏曲机器人互动、AI戏曲拍照、3D打印戏曲文创等体验项目。此外,还推出“戏不宜迟”音乐会、园博园戏曲文化会客厅,并在北京市内打造戏曲主题书店,将戏曲元素融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园内设有丰富的美食餐饮服务,市民可乘坐地铁14号线直达园博园站,或乘坐多条公交线路便捷抵达。主场活动结束后,北京市内部分专业剧场还将陆续推出精品大戏展演,延续戏曲艺术热度。
摄影/首都之窗李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