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碑店车站的百年站匾,埋藏在地下40多年后,被村民发现并捐赠给文物部门,从而丰富了卢汉(卢沟桥-汉口)铁路的历史遗存……9月2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河北省高碑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经文物专家评估,认定清代“高碑店车站”石匾额为三级文物。
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高碑店市,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在高碑店市开善寺文物保护所,收藏有一块厚重的石匾额,额长1.5米、高0.46米、厚0.3米,字面从右向左显示阴刻“高碑店车站”五个大字,其出自1899年建成的高碑店火车站。3月18日,北京青年报以《高碑店发现百年老站石匾》为题,对此匾额的发现与保护进行了报道。
北京青年报2025年3月18日相关报道
据高碑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国亮介绍,“高碑店车站”石匾额是今年3月从民间征集而来,填补了高碑店市铁路文物的空白,进而丰富了卢汉铁路的历史遗存,近日经专家评估,定为三级文物,此站匾将在未来的高碑店市博物馆展出。
就三级文物的概念,北青报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了解到,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石匾额
这块站匾是如何被发现的?时间回到2023年7月底,地处兰沟洼蓄滞洪区的高碑店市新城镇军庄村遭遇洪涝灾害,当地村民王伪龙家的房屋被洪水浸泡,需要推倒重建。同年年底,王伪龙拆旧房时,在地基处发现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高碑店车站”五个大字,后在当地干部的劝说下,他将这块匾额捐赠给文物部门。
就匾额的来历,据王伪龙回忆,他的父亲曾是当地铁路养路工区职工,20世纪80年代初家中盖房,父亲驾车运回一堆废石料,其中就包括这块石匾额,后被用作房屋基石,一埋就是40多年。
高碑店地处京畿,与北京城关系密切。铁路文化学者、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王嵬,曾对高碑店车站所在的卢汉铁路“卢沟桥至保定段”以及新易支线铁路遗址进行调查。他介绍说,始建于19世纪末的卢汉铁路,是纵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高碑店车站既是卢汉铁路的干线车站,又是新易支线铁路的首站,是慈禧太后乘火车去易县谒陵的必经之地。卢汉铁路“卢沟桥至保定段”19世纪末的老站房都已不复存在,很多站匾去向不明,高碑店车站建成后不久被义和团拆毁,此次发现的站匾原镶嵌于站房上,是车站建筑上的重要标志物,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价值。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 刘忠禹
摄影/ 崔毅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