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青年报记者9月22日了解到,“见证优质睡眠的力量”2025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上,多位院士、学科领军者与国际学者发布多项失眠治疗的新数据、新方法、新举措。论坛上,先声药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型抗失眠药开放课题,投入3000万元推动抗失眠药研究。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等。
“失眠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都密切相关,长期失眠也会增加患痴呆的风险。65岁以上老年人应睡够5-6小时,成年人则要睡够7-8小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表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岳伟华教授提示公众需要密切关注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卧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睡着后觉醒2次以上且难再入睡;清晨早醒30分钟以上;白天嗜睡、记忆功能下降、焦虑抑郁伴有情绪易怒等。如果上述失眠症状每周出现3次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睡眠、精神、心理、神经等相关科室就诊。
专家们也表示,安全有效的失眠长期治疗方案在国内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传统抗失眠药物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易导致日间嗜睡、认知功能下降、药物依赖等问题,还可能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风险,长期用药存在较大风险。
“1998年,食欲素系统被发现,助力了神经科学、睡眠科学的巨大进展,这可能是近30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志力介绍,“近年来,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类药物不断问世,达利雷生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是达利雷生中国Ⅲ期临床研究主要牵头人,他在论坛上对该研究数据进行了解读。他介绍,达利雷生中国与海外Ⅲ期临床研究保持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一致性结果,患者减少入睡时间35分钟,减少入睡后的觉醒时间30分钟,延长总睡眠时间1小时;更重要的是,不增加次日清晨困倦感,停药后没有戒断反应或反跳性失眠。
此外,先声药业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论坛上发布了“全重求索计划”神经与失眠领域开放课题。实验室主任、先声药业执行董事唐任宏博士介绍,实验室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000万元,积极拓展达利雷生上市后新领域研究,为神经、精神类共病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的失眠亚组人群带来更多真实世界用药依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 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