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每一座廊桥都有“身份证”
人民日报 2025-09-21 09:06

浙江泰顺北涧桥。泰顺县廊桥申遗和研究保护中心供图

廊桥,跨越溪流的古老建筑,是历史文脉延续的物质见证,也是当代乡村建设中维系人文生态的关键节点,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土环境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5月,《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发布,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构建廊桥系统性保护体系,这也是首次将廊桥作为独立文物类别实施专项保护。

这几年,在资源调查认定工作上,通过遴选组建的廊桥专家库专家意见,明确了廊桥认定标准,符合认定标准的每一座廊桥都编制有专门的廊桥保护专项调查表,拥有记录自己基本情况、保存现状、风险问题的“身份证”。调查开展以来,14个廊桥省份累计完成1883座廊桥的调查评估,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廊桥上百座,随着调查的持续推进,数据还会有动态调整。

福建屏南万安桥在遭遇火灾后,各方迅速应对处理,按照传统工艺完成修缮;今年8月因强降水引发山洪而导致坍塌的甘肃榆中兴隆山卧桥,也已启动相关清理与修复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模式:江西、广西借助数字化保护手段,推动廊桥从信息采集、分析模拟、动态评估到成果转化利用的系统性保护利用;云南推动开发沘江古桥梁群“一张图”综合数据管理与展示系统;福建和安徽等地基本完成廊桥三防工程;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13座国保、省保廊桥为主体,编制了廊桥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廊桥保护逐步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2024年12月5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技艺和廊桥文物,恰如“无形之手”与“有形之体”——技艺赋予桥梁灵魂,桥梁延续技艺生命。只有将二者作为有机整体共同保护,才能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今年6月开展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研修培训班,采取“非遗+文物”的培训方式,对非遗传承人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开展“双向培训”。从深山匠人的口传心授,到高校实验室的技术突破;从非遗工坊的创意实践,到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廊桥营造技艺正在实现“活态传承”。

当前在同步开展的还有廊桥专题展示馆和博物馆建设、廊桥专题展览陈列、廊桥图录编纂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双重价值,有助于廊桥文化遗产从信息采集到价值传播的全链条保护。

浙江省有廊桥300余座,其中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座、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5座,是名副其实的廊桥大省,廊桥保护意味着什么?

浙江泰顺县,这座因“中国廊桥之乡”而闻名的小城,通过将廊桥元素全产业链业态共融,带动全域旅游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9.88亿元,这也是浙江省解答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义的缩影。在保护层面上,浙江织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护网,构建“一桥一策一专员”保护网络,构建廊桥防汛物资储备体系。泰顺编制并实施全国首部廊桥专项法规《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落实24小时全天候智慧监管。

廊桥保护行动,也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廊桥化境——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总体规划》,把闽浙赣地区的廊桥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起来,策划推动“廊桥+”跨界融合策略,探索文化遗产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者肖晔 黄滋单位: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 汪浩舟

相关阅读
视窗 | 徽州的廊桥:青山碧水间尽显古韵悠长
新华社 2025-04-18
赓续2024丨这些成果,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新华社 2024-12-24
图记|在廊桥之乡感受“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美
新华社 2024-12-14
镜观·非遗|这三项,列入人类非遗!
新华社 2024-12-06
曾被大火焚毁 福建宁德万安桥复原并通过验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7
洪水过后,这群师生踏勘徽州古桥
中国青年报 2024-07-19
工美非遗馆展出“茶文化 茶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浙江:推动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守护建筑中的“历史记忆”
中国新闻网 2024-0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