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在城墙红色的复古“铛铛车”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教育大课正在进行。利用“铛铛车”车身、车内装饰,主办方建信信托张贴了反诈骗的各类标识。“铛铛车”穿梭于复兴门、德胜门、朝阳门、永定门之间,巧妙地将金融知识普及、公益慈善理念与古都文化体验熔于一炉,为金融行业如何讲好“金融为民”故事,提供了一个极具开创性的范本。
“听说刷单能赚钱,专骗这个贪财小伙伴”“冒充公检法,在那电话里把威风显”……此次“公益消保大篷车”活动并未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而是以快板形式,将复杂的金融知识进行“转码”。活动现场,快板艺术家将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编成朗朗上口的段子,将反诈要点清晰地传递给车内每一位乘客。
“公益消保大篷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社会温度的传递。在行进途中,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教师曲欣就残障大学生获取金融信息的情况进行了分享。残疾大学生群体由于信息获取的差异,在金融知识方面相对脆弱,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她特别提到:“建信信托团队已连续多年走进我们的校园,为新生带来‘金融第一课’,这不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给予了这些特殊的孩子一份来自社会的尊重与保护。”
随着大篷车抵达终点永定门,活动现场迅速转变为一个开放的“价值论坛”。一位媒体记者就信托产品消费者保护的特殊挑战进行了提问。建信信托相关负责人坦诚回应,挑战主要源于信托产品期限长、运作机制复杂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他强调:“因此,机构的核心责任,一是对客户做好充分的解释披露和投资者教育;二是要将金融安全知识普及到更广泛的社区和民众中去,因为金融诈骗对任何一个家庭的打击都可能是毁灭性的。”这番回答,清晰地阐述了“公益消保大篷车”这类活动背后的行业责任与社会担当。
他表示,大篷车是建信信托打造“可移动公益宣传品牌”的首次尝试,接下来,建信信托计划将“公益消保大篷车”打造为一个以公益消保为基础、可移动的公益宣传平台,通过在每年重要时间节点举行主题发车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让这个宣传平台“一直在路上”,成为宣传公益价值、慈善理念和消保知识的移动载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 胡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