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
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当中,如何释放女性科技人才潜力,发挥“半边天”作用?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王亚平结合个人经历进行了回答。
“正是男女平等的理念,也给了我两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机遇,让我实现了个人的梦想,也为社会带来了价值。”作为亚洲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说,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降低门槛,平时,航天员和女航天员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是一样的。在地面时,男航天员的训练,像离心机、转椅、出舱、救生等,女航天员同样也要完成。在太空中,女航天员也要完成舱外维修、实验等任务,靠的是专业素养。
王亚平说,她从一名普通的女孩成长为一名航天员,一路深受前辈们的鼓励。现在,当她参与太空授课和航天科普教育活动时,看到孩子们眼中对太空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渴望,内心感到无比欣慰,“曾经有一名在高中听过我神十‘太空授课’的女孩王楠,当年因为一堂短短的40分钟太空授课,开启了十余年实现科学梦的旅程,现在她已经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航天人,和我并肩作战。”
除了男女平等的氛围和机遇的创造以及榜样的力量,女性在科技领域勇挑发展重担、绽放独特光彩也离不开制度与政策“托举”。
王亚平介绍,国家13个部门联合出台专项措施,从16个方面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宽女性申请各类科研资助项目的年龄限制,科研单位探索设立托幼补助、弹性工作制等,减轻女科技工作者在孕哺期、家庭照料等方面的压力,支持她们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事业。
“在我看来,正是这些好政策的托举,让我身边优秀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能得以平衡家庭和事业,绽放出新时代女性独立、自信、睿智的光彩。”王亚平说,连续几年的中关村论坛、浦江创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平台都设置了科技女性峰会或论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女性的力量不可替代,希望和各行各业的优秀姐妹们逐梦前行,携手共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 樊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