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清华一附院急诊科72小时成功救治7例危重创伤患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19 14:43

9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了解到,该院急诊科经历了一场持续72小时的生命保卫战,急救团队连续成功处置三起重大创伤事件,累计救治7名危重患者,以高效的应急救治能力再创生命奇迹。

9月15日早6时许,一场车祸导致9人受伤,其中5人马上送达清华一附院。急诊分诊台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群体伤应急预案。5分钟内,急诊主任、护士长、备班医护人员全部到位,抢救设备、药品准备就绪。

“患者到达后,我们立即启动‘红黄绿’三区分类救治原则”。参与抢救的王坤医生介绍:“最重的患者迅速进入红区复苏单元,其余黄区患者第一时间完成检查和清创缝合等治疗。”急诊团队仅用1小时就完成了5名患者的全面处置——两名重伤员被收入病房继续治疗,三名轻伤员经处置后离院。

9月17日,急救警报再次响起。两例因车祸致重度昏迷患者相继送达。患者呈现深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生命垂危。“气管插管!准备呼吸机!联系手术室!”指令清晰有力。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神经外科、ICU多学科团队在3分钟内集结完毕。5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15分钟完成深静脉置管和术前准备,30分钟内患者已进入手术室。

“这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每一分钟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外科一位专家表示,我们创造了从入院到开颅手术仅45分钟的纪录,比国际标准的黄金一小时还要提前15分钟。

连续72小时的生命保卫战中,多重机制保障在守护生命。首先,多学科联动机制实现无缝衔接,急诊科、麻醉科、神经外科、骨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同步响应,形成患者不动专家动的高效模式。其次,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真正实现零等待,所有检查、手术、入院手续全程优先,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此外,人才梯队建设保障了应急能力,三线值班制度确保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突发情况。

“三天内连续成功救治7例危重患者,是对我们应急救治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急诊科关键主任表示,“这充分证明了团队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专业能力和应急水平。”

据统计,作为朝阳区东北部区域医疗中心及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挂靠单位,清华一附院急诊科近年来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 刘忠禹

相关阅读
《宛平夜话》第一季“烽火卢沟”圆满收官 全网累计浏览量突破3000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5
“普特会”谈近3小时 “大阵仗”有玄机
新华社 2025-08-16
爱泼斯坦案难降温 特朗普反复改口 马斯克直接开喷
央视新闻 2025-07-18
北京发布2025年中招计划!附初中校额到校分配名额
现代教育报 2025-07-02
拆了5台埃尔法,魏建军“不妥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15
老人刷短视频“刷”成2300度近视?这些用眼习惯赶紧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2-23
青海六旬“急诊老兵”:抢救伤患,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中国新闻网 2024-03-22
新春走基层 | 为健康站岗 为生命守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