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祥龙物流集团获悉,该集团共计投入运输车辆811部、1460车次,投入800余人次,提前高效完成了长安街及广场各要素撤场运输任务。在纪念活动运输保障任务中展现了北京国企的物流速度和精准度。
提前完成撤场
“时间紧、车次多,需在13个小时内完成1400余车次的运输作业。”祥龙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3日当天,随着纪念大会胜利结束,撤场运输任务全面开启。撤场任务时间紧迫、物资要素多难度大,远端集结、近端集结、核心区调配,多方协同配合流程复杂的压力突出,且涉及多辆运输车需往返运输,部分道路条件有限、码放空间狭小。面对诸多挑战和难题,祥龙物流集团依据撤场拆除顺序精准调配适配车型,将运输车辆由远端至近端再至核心区分批调配,最大程度避免道路拥堵,确保场内车流连续稳定,保障运输环节的高效运转。
祥龙物流集团共计投入运输车辆811部、1460车次,投入800余人次,最终于9月4日凌晨2:30,提前完成任务。
怎么做到精准对接?以现场组装的座椅为例,北青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进场的时候每辆车拉什么货物都是定好的,货号对应的是几区几号的吊车底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同样的,撤场时也要按照既定的顺序执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3日下午2点开始,运输车辆在广场的备场区域到达吊车下方的时间平均在30秒之内,拆除的座椅、花卉景观等吊装、捆扎好之后,车辆用15秒钟的时间就能驶离广场。也就是说,每一位施工人员都熟悉“要怎么拆、拆下来放在哪”,每一位运输司机都清楚“要送什么、送到哪、交给谁”。
多轮模拟演练
各环节高效协作,核心区、近端、远端形成联动格局,从运力调配到车流疏导,作业链条环环相扣、运转顺畅。现场调度人员与各点位工作人员、区域负责人、指挥中心高效沟通,多次与核心区管理部门主动沟通协调,构建起“内外联动、多方协同”的作业保障体系。
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祥龙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市属运输保障单位,此次具体承接了特定区域转场运输任务,长安街及广场各要素正式活动进、撤场运输任务等。为实现高效运转,推进各项保障任务稳步有序开展,公司围绕时间安排、点位规划、车辆码放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多轮模拟推演。
自6月24日起,祥龙物流集团陆续完成特定区域物资转场运输,完成长安街及广场各要素物资正式活动的三次进、撤场演练。8月中旬,广安体育中心、永安里等四个中转场地全面启用。在进场运输阶段,累计投入运输车辆1063部,完成3196车次运输任务,投入人力8000余人次,高效完成LED大屏、年号台、旗阵、地毯、临时观礼台和座椅、音响设备、媒体物资、花卉等各类物资运输。
特别是在8月20日至22日连续48小时的集中进场关键阶段,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全体作业人员规范调度、紧密配合,累计投入车辆500余部、1062车次,投入人力1500余人次,按时保质完成所有物资进场任务,为后续搭建抢出宝贵时间。
首次应用自研新技术
祥龙物流集团还特别针对运输司机管理,开展多场地、多轮次专项保密培训。车辆及设备管理方面,逐车验收确保技术状况良好。累计初检车辆1027台、复检车辆724台,确保车辆设备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运输保障任务首次应用人工智能系统和终端,科学智慧调度运输车辆,实现司机、运输车辆、货物要素、路线高效衔接。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克服核心区域的网络屏蔽、无线频段的限制,每辆车除了配备了北斗系统外,更是首次应用了其自主研发的重大保障数字物流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相当于一个手机终端,可以接打电话也可以视频,还能显示往返路线、装卸货物、装卸点等信息。系统融入AI、智能算法、模拟仿真等新技术,可实现精准定位、司机路线导航、智能调度、指令直达、可视化监测等。依托系统把货物情况、运力情况、场地情况、作业点位及调度指令这些关键信息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对全局车辆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研判与应急调度,精准识别并化解风险,指令直达司机和现场人员,可视化展示实时物流状态,确保物资运输安全、准时、万无一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 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