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让“山寨桃”无路可逃
消费质量报 2021-10-27 22:00

曾经,“康帅博”“农妇山泉”“雷碧”以及“六个核桃”的兄弟姐妹“七个核桃”“八个核桃”等假冒伪劣和山寨产品,让人真假难辨,直叹“傻傻分不清楚”。而随着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打击力度加大,人们品牌意识、维权意识增强,这些“李鬼”产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但重利之下仍有铤而走险者,试图借别人的“马甲”鼓自己的腰包。近日,媒体就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不法商家将山东黄桃包装成炎陵黄桃,产品侵权被没收并被罚款6.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炎陵黄桃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产品,享有“炎陵黄桃,桃醉天下”的美誉。作为一种官方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既保护生产者利益,也保护消费者权益,还关乎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传承,符合多方共同利益。这种带有产地来源性质的商标、品牌可不能随便使用,否则相关产品将面临侵权纠纷,上述案例便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因为品质优良,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消费者追捧,而让造假者垂涎,以至于屡遭“李鬼”冒充的地理标志产品不胜枚举,我们熟知的“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舟山带鱼”“赣南脐橙”“郫县豆瓣”“金华火腿”“东阿阿胶”等知名土特产都曾经或正面临被人假冒、仿制、蹭名气的困扰。就拿五常大米来说,市面上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各种价位的“五常大米”,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五常大米?怎样才能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别说一般的消费者,恐怕就连一些行业人士,也很难说出个门道来。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些不良商家未经授权搭便车、产地不同乱标注,这种“抱大腿”“傍名牌”的做法,不仅让不少知名品牌深受其害,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也损害着消费者利益。何况对于商家来说,蹭来的一时风光、短期利益终究如浮萍无根无基,一旦被打上假冒伪劣山寨标签,将损伤信用根本,难以长久。不难看到,近年来,因知名地理标志商标引发的侵害商标权纠纷众多,不少试图搭便车的商家都因为商标使用不规范被起诉,知名品牌的“大腿”没抱着反而赔了钱。

诸多真实案例告诉我们,诚信经营,方为正道。此类事件也启示我们,地理标志商标应用之有道,品牌保护仍任重道远,打击侵权造假,我们还需久久为功。

编辑/ 孙政洁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 | 侵权假冒破坏公平竞争 一批典型案例被曝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8
北京曝光7起知识产权领域执法典型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5
莫让假冒产品毁了口碑
经济日报 2024-10-07
开捕之前“阳澄湖大闸蟹”已上市?莫让假冒产品毁了口碑
经济日报 2024-10-07
北京平谷启动“北寨红杏”“平谷大桃”地理标志保护行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快问|大米被质疑“以次充好”,金龙鱼紧急回应!
中新经纬 2024-03-05
半两财经|2022年知识产权执法典型案件发布 未获许可卖冰墩墩被罚11万元上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数”看中国知识产权成绩单 牢固确立了知识产权大国地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