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娱乐圈出现的违法违规、失德失范现象,近期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进行严厉整治,在全社会和文艺界引起积极反响。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山西省作协驻会副主席李骏虎、宁夏回族作家马金莲、网络作家天蚕土豆、骠骑等均提笔撰写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体会文章,为文学界树新时代文艺新风正气建言献策。
刘醒龙:在祖国山河中大范围行走 为时代立传是作家的职业道德和文学品行
1956年出生的刘醒龙现为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凤凰琴》《天行者》。谈及这些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刘醒龙称,近十年来,他迷上了在祖国山河中大范围行走。中国大地上极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的建成,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巨大进步,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最直接的阐明。
2016年夏天,刘醒龙去塞罕坝采风后,写了《独木何以成林》,感慨于一代代的造林人,硬是以时代的风骨,用沙漠上那唯一的油松般的理想和一腔青春热血的实践,对独木不成林的古训赋予了新时代的阐释。
2020年春天,刘醒龙用一部太多眼见为实的《如果来日方长》,写出亲身经历的武汉战“疫”,铭记这场属于全人类的伟大胜利。从体量上看,这些作品算不上是自己的代表作,作品所表达的倾向则是个人在这段时光中新的文学积淀,是自己没有辜负这个时代的明证。
2021年夏天,刘醒龙搭乘一艘渔船,在南海上漂泊十余天,再写一部《天天南海》。这中间,还有对湖北省全省103个县市区有计划的走访与调研。
在刘醒龙看来,生于时代,是一个人的命定。文学也是如此,任何想要跳出所处时代的意图,都是在滑天下之大稽。相较于各行各业,以在传统传承中创新创作为命脉的文学,对时代的高度敏感更是其职业特性。与时代同行,为时代立传,是一个作家必备的职业道德和文学品行。从历史深处走进时代的文学,自然附带历史的所有困惑。作为文学中人的职业操守,关键在于面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分得清哪些是能够成为引领的审美,并且知道如何做好审美的引领。
王跃文:作家的人品文品和职业道德要统一 以陈廷敬“恪慎清勤,始终一节”为训诫自律

1962年出生的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曾是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大清相国》《漫水》。在他看来,作家的人品、文品和职业道德应该统一。职业道德决定作家为谁写、怎样写,人品决定文品的高下。作品见人品,言行见风德。三者倘相悖离,则作品足可怀疑。时间会对作家作品给出最客观的评价。
王跃文还列举道,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人品文品可嘉的作家颇多。周立波作为一代革命作家,为了创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从1955年到1965年,10年间长期回故乡湖南益阳双溪村深入生活,有时在村里一住就是10个月,同乡亲们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和人民群众感情十分深厚。柳青、路遥、陈忠实等也都是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作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跃文在创作长篇小说《大清相国》的时候,阅读了与小说主人公陈廷敬相关的大量史料,这位先贤的品格修养、功业抱负和家国情怀使他深受教育。历史上评价陈廷敬“恪慎清勤,始终一节”。这八个字,王跃文引为训诫以自律。
在王跃文看来,所谓恪,就是守规矩,知戒惧,懂敬畏,特别是在文学价值确认和文学创作实践中,既讲开拓创新,又循中道而行;所谓慎,就是既在急难之时不畏葸,又时刻持临深履薄之心;所谓清,就是在名利面前清白,在是非面前清醒;所谓勤,就是在工作和创作中不懈怠,沉下心来辛勤耕耘。而所谓“始终一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为人民群众奉献美好的精神食粮。
李骏虎:追求“长销还是畅销”一度考验作家的“操守” 经济利益伤害到小说艺术时他选择了版权转让
1975年出生的山西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李骏虎则表示,他们这一代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家,尚未出现像“50后”的前辈们那样的大家和经典作品,但在文学教育上同样深受世界文学大师和经典名著的启蒙,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以载道思想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创作方向和个人修养。“作文先做人”,这是从青年时期选择和形成的——青年时期就像河流刚从源头寻找河道,方向确定就是一生流向。
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从题材的选择到思想的基础,坚持的第一个原则是爱国主义,这是每个有国家观念的人的基本情感,作家更应该是有底线和原则的人,爱国情感也是作家的道德底线。作家的影响力越大,越要彰显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不唯个人立场,更是读者的情感共鸣。
另外,追求“长销还是畅销”,一度考验着作家的“操守”,至今依然是试金石。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印证了无论现实主义还是“先锋派”,只要是写中国精神、人类生存困境,都会成为人民热爱的精神食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年轻人。
李骏虎还记得,他年轻时曾偶然通过网络连载和书商运作出版过一本畅销小说《婚姻之痒》。其实,他的其他作品大都采取在刊物发表后再出版的传统方式。“《婚姻之痒》后来被一位名导改编为电视剧,她希望我自己操刀,这样收入更高一些,我不愿因经济利益而使剧本技术伤害小说艺术,影响以后的艺术感觉,选择了收入最少的版权转让。不是玩清高,是为了坚守文学初心。”
在李骏虎看来,相对影视圈,资本怪兽尚未大规模入侵文学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作家在新时代更要担起使命,宣扬崇高,鞭挞丑恶,反对低俗,抵制拜金,坚守精神高地,引导人民的“三观”,杜绝不良文化侵蚀,彰显中国气派,讲好中国故事。
马金莲:乡亲们的言传身教教给她做人的道理 用最朴素的文字感动自己感化他人
80后宁夏回族作家马金莲,乡亲们的言传身教中教给她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人活着,要本分、勤劳、善良,要懂得敬畏。他们这样说,也这样安身立命。“而我外祖母的一句话更形象: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狼叼去没人管。”
在文学道路上写最朴实的作品。马金莲渴望把她从小就学到的这些品德写在作品里,影响和劝诫别人。她渴望告诉读者,善良、正直、勤劳等美好的品德永不过时,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不可缺失的,人必须怀有足够的善良和敬畏之心在世间行走。
马金莲从不在作品里宣传恶意搞怪、扮丑、色情、拜金、一味贪图享乐等价值观扭曲的内容,特别是不给孩子们以不健康的文字毒草,不污染孩子们的心灵。她的《长河》《数星星的孩子》《低处的父亲》《孤独树》等作品,除了因文学的要素打动人心,还有她倾注的情感和诚恳的真心。
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生活最踏实,这样的幸福才能细水长流,才能长长久久。马金莲自己不但这样坚持,她所身在其中的西海固的作家群体,就是这样的一大群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鲜有纷争、暗斗、互相伤害。坚守着平和、淳朴,踏踏实实写自己的文字,用最朴素的文字感动着自己,感化着他人。
天蚕土豆:网络作家纳入职称评审并将品德放在首位 这让他深深感到恪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989年出生的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天蚕土豆,从2008年开始创作,至今已有13年。在网络文学发展的20多年里,他很骄傲亲身见证了网络文学的发展足迹,并参与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实践,从最初在论坛发帖连载,到现在数字阅读与实体出版并存,动漫、影视、游戏等多方向改编,一个泛文娱产业已经诞生并且蓬勃发展,网络作家的队伍也增长迅速,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2020年,有关部门把网络作家纳入职称评审的范围,同时将品德放在了职称评价的首位。近段时间文娱圈的乱象,让身为网络作家的天蚕土豆,深深感到恪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实际创作中,要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反对抄袭剽窃、反对粗制滥造、抵制侵权盗版。
网络作家董俊杰(骠骑)则表示,网络作家要坚持文化自信,更要自律自省。作品传播量越大,渠道越多,责任越大,作品越要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自觉抵制低俗,不能随波逐流,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
在自律自省的同时,网络世界充满各种诱惑,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网络作家的“担当”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输出引导正能量,要发挥网络作家直面读者的传播优势,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 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