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167件先秦文物入藏华东师大博物馆,由收藏家无偿捐赠
澎湃新闻 2021-05-10 09:56

5月7日,一批先秦时期典型的印纹硬陶器,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陶熔鼓铸:黄志荣捐赠印纹硬陶文物展”上亮相。

546.jpg

黄志荣介绍所捐印纹硬陶文物

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了解到,这些文物均捐自江苏溧阳的文物收藏家黄志荣,他将收藏的167件印纹硬陶器无偿捐赠给华东师大博物馆,助力华东师大进一步挖掘印纹硬陶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此次,其中的精品在馆中二楼展厅对外展出。

544.jpg大口尊(商)印纹硬陶

545.jpg

兽耳双耳罐(春秋)印纹硬陶

印纹硬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被考古界喻为打开江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以前的文化史大门的“锁钥”。印纹硬陶流行于商、周,延续至汉代,多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一种以表面拍印几何花纹为主要特征,烧造温度较高,质地较硬的陶器。

本次展览展出的印纹硬陶器包括了先秦时期典型的罐、坛、瓮等,以及较为少见的方形器、尊等,集中呈现了长三角地区的陶文化。

550.jpg

爵(商)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物博物馆藏

551.jpg

绿釉宫女俑(唐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物博物馆藏

552.jpg

龙泉窑六瓣盆(宋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物博物馆藏

553.jpg

玉饰(双鱼)(清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物博物馆藏

展览从“陶器的产生”布展,系统介绍了由早期陶器到印纹硬陶器烧造的发展过程,集中展示印纹硬陶器的器形和用途、纹饰特征、制作工艺以及印纹硬陶器与同时期的青铜器、原始瓷的关系等。展览将持续一个月

除了新到的这批印纹硬陶器,早先还有不少宝贝早早在华东师大博物馆安了家。仅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物博物馆,馆藏文物就达5000余件,其中包括刻字甲骨、青铜器、鎏金佛像、陶瓷器、字画、服装等。

554.jpg

魏国铲形币(战国)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钱币博物馆藏

555.jpg

大观通宝(宋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钱币博物馆藏

556.jpg

大明通行宝钞 一贯 (明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钱币博物馆藏

557.jpg

褀祥通宝(清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钱币博物馆藏

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钱币博物馆则较为完整地收藏了从先秦时期的贝币、布币、刀币、圜钱,至秦汉及以后各朝的铜钱、铁钱、银锭、纸币,也包括各类特殊用途的古钱等。

547.jpg

文/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邹佳雯 记者 李佳蔚

图片/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 乔颖

相关阅读
三十年完成“伏老庄”知识总图 《张远山作品集》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8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六一”前夕多地儿童福利机构见闻
新华社 2025-05-31
新知|华东师范大学“中西古典思想比较”课精华集 《老子智慧八十一讲》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9
什么样的中国童书更能“走出去”?童书展上看风向
上观新闻 2024-11-18
高校师生14天横跨5省份 “丈量”母亲河与黄土地
中国新闻网 2024-08-31
高校师生14天横跨5省份“丈量”母亲河与黄土地
中国新闻网 2024-08-31
海外华校师生相聚上海 学习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4-08-13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新闻网 2024-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