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铁块替代混凝土”式检测之乱尤须严惩
北京青年报 2021-03-31 07:45

VCG111297803837.jpg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长沙市望城区法院一审判决书显示,长沙望城区一个房地产项目建设使用有问题的混凝土,导致该项目一栋楼房的12-27层被拆除返工重建。这起“问题混凝土”案,还牵出案中案:为涉案楼盘提供检测服务的湖南励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用铁块替代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检测,并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致长沙另一个楼盘5层楼混凝土构件强度未达设计要求,最终耗费巨资进行加固处理。

建设工程领域的偷工减料案例,媒体已经曝光过很多起。遏制建筑乱象,强化监管是不二法门,这个监管是系统性的,既包括政府部门监管,也包括第三方机构监管。但是,现实中的一些第三方机构,往往是很尴尬的角色。比如一些监理机构,拿着业主单位的钱,一方面被施工单位利诱,另一方面又要唯业主单位马首是瞻,几乎只剩流程上的签字权。

上述新闻中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担负着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的重任,其工作内容直接关乎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购房者的人身安全。但这家检测机构胆大包天,竟然使用铁块代替混凝土试块获取虚假检测数据,实在令人震惊。虽然当事人因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已被判刑,但相比该行为可能造成的巨大公共安全危害,不过一年左右的刑罚,似乎不足以评价其犯罪恶意与危害。

该机构之所以用铁块代替混凝土试块检测,显然是明知该混凝土试块强度可能不达标,为了“不得罪”委托单位,不让委托单位“失望”,确保给出合格的检测数值,因而昧着良心弄虚作假,出具了虚假检测报告。有这样的检测机构存在,再差的混凝土试块也不可能不达标,无良公司偷工减料的胆子自然越来越大。而对整个检测行业来说,这种机构的存在,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认真检测的机构反而无人委托,只能被淘汰出局。

说白了,出具虚假报告,是为了讨好委托单位,是为了拿到更多业务,是为了赚钱。可问题是,干这种违法的事,他们怎么敢?原因就在于,被发现的概率比较低,只要建筑过程中不出事,房子建成后没有塌,似乎就可高枕无忧。新闻中的检测机构,这次之所以东窗事发,是被“问题混凝土”事件牵出,似乎也是事出“偶然”,否则,该机构大概还会一直生意兴隆下去。用铁块代替混凝土试块的“检测技术”,事实上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

对建设工程安全担负着重要检测职责,进而直接关乎他人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检测并不只是一门普通的生意。检测机构无所不用其极地故意造假,等待他们的,如果最多不过一年左右刑罚,难免令人担心,会不会在事实上成为可怕的“反向普法”——被查到的概率本身那么小,即便被查到也不过坐一年牢,暴利面前,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呢?

相比一般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隐患和问题,工程检测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则可能直接要出人命。针对“铁块替代混凝土”式检测丑闻,一方面要强化对工程检测机构的监管,形成市场化的制约机制;另一方面,有必要针对工程检测等潜在社会危害巨大的特殊第三方机构,修正现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相关罚则条款,加大对此类检测乱象的惩处震慑力度。

文/舒圣祥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 王涵

相关阅读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5
一种说法 | 机动车检测作弊案宣判敲响了法律警钟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环境监测单位出222份假报告“包合格”?最高法发布环资审判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5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法治网 2025-01-26
岂能任造假污染环境监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6
生态环境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特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范机动车检验机构收费行为明确
法治日报 2024-07-30
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