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如银岁月美意延年” 山西展出战国至现代600余件民间传统银饰
中国新闻网 2021-01-26 13:04

“如银岁月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26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从春秋战国到现代,600余件传统银饰串联起中国民间银饰的发展脉络。

这些纵贯2300余年的银饰,来自山西博物院、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它们代表着中国各时代的女性审美,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民俗和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山西晋商名满天下,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随着晋商的壮大发展,种类繁多的民间银饰逐渐成为身份和富贵的象征。

“彼时,山西商人积聚了大量财富,由此带来民风之变,银饰的制作逐渐遍布城乡,并形成明显区别于京、闽、徽、苏、赣、广、藏等地的‘晋工’。”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军介绍。

梁育军介绍,山西银饰制作大气厚实且讲究细节,在工艺上,“晋工”银饰喜用高浮雕、深剔地,善以烧蓝、点翠等强化装饰效果。

本次展览通过6个单元,对人类用银历史进行回顾,展出明清时期种类繁多的银饰,包括头饰、项饰、挂饰及手饰。其中,四股钗、“双尖”大扁簪、宫锁、蝴蝶锁、葫芦形银事件儿等极具地域特色。

中国银饰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考古发现的最早银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的夏代银鼻饮。东周时期,鎏银器物和错银器物大量涌现。北魏之后,中国与游牧民族和外来文化的接触成为常态,此时出现的金银器充满异域风格,且几乎均为贸易或进贡而来。

文/记者 胡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 贺梦禹

相关阅读
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在天津展出 盛世遗珍再现长安三万里
北京晚报 2025-04-14
观展|“岁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开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2
她,未来的“网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30
图片故事|漆器髹饰:精雕细绘 漆彩照人
新华社 2024-03-01
国博馆藏“岐阳世家”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56件珍品勾勒李氏家族600年变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6
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6
宝藏的盛宴!江口沉银博物馆预计明年完工
封面新闻 2023-02-27
大唐遗宝在吉林展出:重现盛世灿烂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3-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