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克服疫情挑战,中法联合体开始为国际热核聚变堆装“心脏”
澎湃新闻 2020-04-22 12:45

澎湃新闻从中核集团获悉,当地时间4月2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在法国举办杜瓦底座移交仪式。至此,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期开展杜瓦底座接收及吊装准备工作,为“人造太阳”核心设备后续安装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聚变反应是太阳以及其它恒星能够永不停歇地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由于资源丰富及固有安全等优点,受控核聚变能被认为是人类最理想的终极能源。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为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而不懈努力,ITER计划即为验证核聚变反应堆系统的工程可行性而生,是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目前,ITER组织和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及美国等七个成员方共同推进该计划实施。

在法国建设中的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总重达23000吨,目标是把上亿度、由氘氚组成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体积达约840立方米的“磁笼”中,以50MW(1MW=1000KW)的输入功率产生500MW的聚变功率,重复持续燃烧时间达到500秒。在建造阶段,中国承担了ITER约9%的采购包制造任务。自2008年以来,中国陆续承担了ITER组织分发的14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包括ITER的关键核心部件。

人造太阳“心脏”安装开启

2019年9月,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与ITER组织签订了TAC1安装合同。TAC1安装标段工程好比核电站核岛里的反应堆、人体心脏,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工作是安装杜瓦结构及杜瓦结构和真空容器之间所有的系统。吊装安装杜瓦底座是该标段第一个重要工程节点。

移交活动当天,ITER组织工程总监Kim Keun-Kyeong在现场慰问了项目部成员,代表该组织总干事比戈再次感谢了中核集团对ITER组织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的捐赠和疫情严重期间对项目按期进展的支持,并叮嘱项目部要做好防控措施,确保项目部成员健康安全。

“我们有信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期间,ITER项目部总指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再次转达了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对ITER组织疫情防控工作和项目进展的关切,并表示,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三新”工程,ITER项目部精心组织谋划,一手抓防疫、一手促生产,严格按照业主标准和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发挥中核集团30多年不间断进行核电建设所形成的工程总承包能力,尽最大努力实现杜瓦底座按期吊装。

据了解,杜瓦底座是托卡马克装置压力容器的底座,承担着重要安全屏障作用,是托卡马克装置安装第一个重大组件,吊装重量1200吨,设备最终就位偏差不超过2mm,吊装操作难度大、测量技术要求高,其安装精度、进度都对主体结构及重要部件安装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来自中核集团中核工程欧洲公司、中核二三的48名人员正在法国ITER现场开展相关工作。(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编辑/ 田野

打开北京青年报APP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2030年,有望用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央事军事 2025-10-02
BEST装置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
央视新闻 2025-10-01
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双亿度”!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再突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28
视界|走进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建设现场
新华社 2023-11-30
OpenAI的兄弟企业揽了个“狠活”:目标2028年实现核聚变发电商业化
财联社 2023-05-12
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新世界纪录
南方都市报 2023-05-10
“人造太阳”与“点火”:可控核聚变的理想与现实
界面新闻 2022-12-25
白春礼:世界上首次激光核聚变点火是个里程碑式的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