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一脉望明月!我国古籍里记载了这些中秋民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10 20:36

古今赏明月,儿女话婵娟。又是一年中秋,每年中秋民俗的仪式感让我们铭记佳节,不忘先贤。

古籍里中秋的起源和民俗

古籍里面是怎么记载中秋的?一起去看看↓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提起中秋,您想到的第一个民俗是什么?文以载道,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都被写在古籍里。我们今天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带大家一起找找中秋的起源,也看一看古代人是怎么过中秋的。

中国有“秋夕祭月”的古老习俗,这里的秋夕指秋分,但秋分当天不一定有圆月,后来就被慢慢调整到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农历八月十五正是三秋之半,“中秋”因此得名。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 谢冬荣:中秋节习俗是从中国古代祭月来的,北京有月坛,就是祭月的。还有日坛,是祭祀太阳的。根据史籍的记载,大概是在宋代的时候,已经有普通的老百姓可以在中秋节的时候祭祀月亮。

过中秋,拜兔爷。老北京民俗中对于兔儿爷的祭拜民俗最早始于明代的《花王阁剩稿》。那么,古代的兔儿爷又是什么样子呢?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 谢冬荣:在《燕京岁时记》里面(写兔儿爷)有穿着衣服顶着伞盖的,还有穿着盔甲等戴着大旗的,也有的骑老虎的,也有的静坐。“大者三尺,小者尺余”。明代的古籍有记载,最开始是拿泥土捏成兔子样子祭拜,后来演变成中秋节儿童的一个玩具。

古籍中记载的中秋民俗是对当地过节景象详细生动的还原。宋代《武林旧事》卷三中记载了当时的临安城即现在的杭州过节放花灯水灯的胜景;清代《壹斋集》卷七中记载了安徽地区中秋节妇女在菜园地中摸瓜摸豆角的“摸秋”趣闻。清代《广东新语》记载广东地区儿童燃番塔灯“拾灯”的民俗。“走月亮”的中秋民俗至今依然还在苏州地区流行。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 谢冬荣:清代人写过一本《清嘉录》,有走月亮这一条,“行冷不嫌罗袖薄,路遥翻恨绣裙长”。(女孩子们)不嫌衣服穿得薄,嫌这个裙子太长了,因为要走,大家要走很长的路,水边走月亮是非常具有意境的,因为你想天空中一轮明月,大家穿着盛装异服,在河边、桥上、船上赏月,是一个非常美的景象。

古今一脉望明月 传统民俗贺佳节

古籍里曾写下和记录的那些中秋民俗,如今依然在中华大地上延续。撷英拾萃,连接古今,成为中国人对佳节寄托最美好的期待。

在山东淄博淄川区,张俊红一家人早早地准备好中秋团圆饭,也把拜月需要的水果月饼摆放整齐。“中秋赏月,追月”是明嘉靖年间的山东淄博《淄川县志》记载当时山东淄博淄川区中秋习俗。至今,当地百姓依然保留着这个传统。

山东淄博淄川区民俗学者 赵玉霞:《万历淄川县志风俗》里也有这个记载。这个风俗一直到现在都还延续着。农村里头,特别讲究,就是在中秋节的下午家里人要早早做上菜,把做好的菜摆在桌子上,然后把月饼啊,葡萄啊,西瓜、桃子等水果也摆在桌子上对着月亮鞠躬。看着冉冉升起的月亮,拜月亮,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前,对着月亮一起吃饭喝酒过团圆节。

熊熊火焰,宝塔燃起。中秋时节,在江西民间有一个延续百年的中秋节日活动——“烧宝塔”。清朝学者梅霜崖的《中秋瓦塔》诗中便描述了“烧塔”的场景,“不须缩版筑崚嶒,一柱擎空七级灯”。江西南昌、吉安和赣州等地地方志记载,每逢中秋,百姓聚集在空地上,将瓦砾垒成塔形,塔身如鳞,高2到3米,众人烧起红红火火的宝塔。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梅联华:我们南昌的进贤、赣县、吉安,在古籍里面都有这个介绍,这个宝塔是垒起来的,一层一层往上叠,也是预示着这个孩子们一年一年成长,一年比一年更好。烧出来的火,也是表示红红火火的生活。

中秋小课堂:古籍中“月球”的逸事奇闻

古时月,今世人,一轮明月照古今。燃灯观潮,拜月团圆。民俗传统让我们总惦记着佳节。古人对中秋月的探索,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些逸事奇闻,也被古籍记录了下来。

广寒宫:古人知道月球很冷?

“积阴之寒气者为水,水气之精为月”——西汉·《淮南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认为月亮是集天地之阴寒之气凝聚为水,然后由水提炼而成的。把月亮称为“太阴”,而把热力四射的日头称为“太阳”。这是古人望月时,对月球遥远的想象和探索。

古人早就明白大海的潮汐由月亮吸引力造成?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东汉·《论衡·书虚》。

“潮汐作涛,必待于月”——唐·《海涛志》。

“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往从之。”——宋·《海潮图序》。

中国人称早晨海水上涨为潮,黄昏上涨为汐,合称潮汐或海潮。中华民族的智慧先民们早就发现潮汐的涨退是因为月亮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水的流向。由此产生的“高低潮时推算图“比欧洲最早记载早了400多年。

两千多年古人就知道月光来自太阳?

“日者,阳之精,譬犹火光。月者,阴之精,譬犹水光。月含影,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即光盈,就日即明尽,月禀日光而成形兆,故云日兆月也,月光乃出,故成明月。”——公元前·《周髀算经》。

大意是说,日光如火,月光如水,月亮的光,源自太阳光的反射,冲着太阳的一面是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暗的,太阳光的照射产生了月光,成为明月。我们的祖先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月亮不发光,反射的是太阳光。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